此時的辛道子眼中哪里還有殺氣,他臉色發白,渾身顫抖,趁著張遠沒注意,直接化作千足本體,向土地鉆去。
“在我面前用土遁,你喝多少啊!”
張遠目光一寒,抬腳對著地面一跺,巨大的劍氣直接射向辛道子落下去的地方。
“小寒,給我將地冰起來!”
一日之寒鼓著小嘴一吹,大地瞬間寒氣大冒,剎那間,幾米厚的玄冰便將辛道子逃跑路線全部冰封。
(沒有全勤了,對不起各位了!)
下面的劇情發展!
主題:罪與罰的困局(之前的福陵山)
從表面看,福陵山似乎是一個講述符咒師與豬頭人世代恩仇的故事。
追溯到數百年前,天蓬元帥麾下的銀河水師圍剿妖兵不利,被天帝責罰,下界轉世為豬。然而這只蠢笨的豬妖,居然在人世間圖得家業。在天蓬洞房花燭夜時,天帝派下符咒師降咒:既然你們這些愚蠢的人類要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一只豬,那——就通通都變成豬吧!不巧的是,天蓬在自衛過程中殺死了施咒的符咒師首領,符咒師只好滯留在人間,不停的尋找時光法陣希望能回到過去,救活首領,回到天庭。
符咒師對豬頭人既殘忍又渴求,他們蔑視地稱豬頭人為畜生,進行殘忍地屠殺,又希望從豬頭人口中得知天蓬守護的時空法陣下落。豬頭人對符咒師既恐懼又崇拜,他們在符咒師的重壓之下茍延殘喘,只求能保住性命,抓來符咒師在祠堂內塑成金身,奉于上天。
這兩者間復雜感情已經超越了簡單的獵人與獵物的關系。當兩個看似對立面的勢力身懷對上天不同的理解與崇敬,一個認為只要活著等到天蓬取經歸來解除天罰禁咒;一個則害怕被上天放逐和拋棄。
對命運以及信仰的畏懼、對本身艱難境地的改變與妄想,讓困守于福陵山的兩方作出了相同的選擇——置對方于死地。也就是說,從兩方關系的開始,就為尋求一個命運的變數,導致了爭斗與犧牲。
人之命在天,無天地,惡生。天地者,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天神除七情絕六欲,世間人擁有太過復雜的人性而被神所詬病與質疑。這是屬于世間的罪與罰,唯一的出路是默默的忍受、去甘愿承受刺激,和而得后生。如果不能做到,就是一種原罪。這是來自上天賜予,血跡斑斑殘忍的慈悲。
金山寺
主題:上天給你一扇打不開的窗
金山寺是唐僧西行取經的起點。
然而,經是什么?唐僧為什么要取經?是誰讓唐僧去取經?唐僧取來的是什么經?
自從初始的眾神意識蘇醒,并且由高等意志“女媧”創造了眾神之后,在漫長的歲月演進里,這些世界的統治者逐漸分化成不同的派系,其中以掌握了“悟”的西天之神和精通“修”的東天之神為力量最為強大的兩派。在西天佛祖的帶領之下,盡全西天之力,編寫出總計三藏十二部萬物運行之法的典籍,喚作“經”,西天企圖利用“經”中所述之法管理并控制整個世界的運行。
唐僧為什么要取經?
唐僧是金蟬子的轉世。這位最有希望繼承佛祖衣缽的人,因為質疑神對人類命運的控制盒愚化,情愿毀去了自己的神識與靈蘊,轉頭道人世間成為一個普通人,以示自己和時間最苦難者站在一起的決心。即使在金山寺的結尾,唐玄奘也沒能真正了解他執意西行取經的最終目的。他的師傅——玄奘前九世的化身,只為一念之執,決意西行了九次,失敗了九次。
是誰讓唐僧去取經?
金禪子和佛祖打賭:是有人可以超脫神的手掌的。但孫悟空卻失敗被壓五行山下,金禪子也自毀了佛體和道行,轉生成為一個凡人,失去了之前的所有力量與記憶,唯一存在他心中的只有普度眾生的執念。于是,他開始了一場偉大的求索真理的遠行。只是這場遠行并不如他所想的那么遠,漫天神佛早為一行取經人劃分了界限,并設計讓他們接近真理之前就倒下。
玄奘取來的經文是什么?
因為這一世的取經人下落不明,至今還是個謎。這個謎團,我們會在故事快結尾時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