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宇宙中,位面行者有幾門語言是必須掌握甚至精通的,其中就包括精靈語、神語、龍語和惡魔語。真正大佬們似乎還要精通漢語,而且是古漢語——因為“通曉語言”只能提供溝通的可能,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沈言“兌換”的“通曉語言”版本其實是潘妮給的,其中還包括了潘妮無數年對語言的學習經驗,這個不能算。常用版的“通曉語言”類似于一個翻譯器,將未知語言翻譯成可以理解的意思。
至于具體到某個詞的涵義是否精準,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而“通曉語言”這個神奇的法術效果,最害怕遇到的是什么呢?
俚語?專業名詞?不,是錯別字……
譬如“泥奏凱”,經常上網的朋友一眼就能看懂,就是“你走開”的意思,還順便調侃一下。而放到“通曉語言”中,可能會被識別為一個人名,舉例說明類似的還有“袁世凱”、“廖仲愷”等等。叫泥奏凱,沒毛病!
環城女士通過潘妮交給沈言的真名書,乃是用七百多種語言混合寫成的四億字巨著,完全的文字垃圾!其中的語句不但毫無邏輯、語法、修辭可言,根本無法讀下去不說,還有十分之一是錯別字……有人建議用圓周率,不行的。對于真正的聰明人來說,只要找到規律幾億字只是單純的體力勞動。
當然,女士也充分考慮到未來親兒子需要使用真名時的困難程度。
因此這本書雖然看似普通,其實作用堪比神器——書的名字就叫《沈言》——他只要老老實實、一字不錯的將全文雕刻在時空祭壇上,然后將這本書埋在祭壇的下面。從此別人想用真名控制他時,便需要用那個長達幾億字的噩夢!而他自己想用真名時卻只要“沈言”二字即可。
親媽對你好吧?
所以雕刻的時候必須照著書本來,一個字都不能錯哦,刻錯了就要重來哦……為了對他進行精神鼓勵,書的扉頁上還留下一行大字——“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沈言那個糾結啊……因為這句話可不是鼓勵,而是個明晃晃的大坑!不信?那你說這句話是算正文還是算題贈呢?如果算正文,沒刻上去等于一開始就失敗;如果算題贈,那全刻完才知道不算,估計沈言想死……
*****
“你,你這是在為難沈言!”潘妮尋女士說情道。就算潘妮非常擅長處理那些細致的事務,當她想想那個雕刻的工作量,依舊會頭皮發麻!更何況沈言那么粗心大意的家伙,這對他來說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親愛的,你太小瞧那個小賊了。”潘妮送上門來,自然先被女士捉住一通蹂躪……祖傳玩具傷不起啊。“你知道術士的本質是什么?”
“是什么?”潘妮雙眼含淚,仍舊萌萌的問道。
“賣臉啊!你要明白,術士的實力,只有一半是源自魔法力量,另一半則來自于如何蠱惑人心!若論巧言令色,歪曲事實,無中生有,借雞生蛋,誰能比得過那幫子術士?小賊既然要當術士,當然要學會術士的行事方法,不會騙人的術士算什么術士……你看!根本不用教!”
就像圣武士的實力還來自于正義的形象一樣——圣武士無論走到那兒都能獲得幫助,甚至借力當地貴族和駐軍;而魔法師的力量來自于淵博的知識,不用魔法時當個貴族顧問、閑者也綽綽有余;吟游詩人就更不用說,登臺表演才是他們真正的舞臺……很多職業者一輩子都沒動過手,卻依舊爬上高位。
職業者的實力,可不全都是砍砍砍。
果然,沈言才不是那種頭鐵的、非要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去雕刻的人吶。他直接在每個城鎮的中央屏幕上,發布了一個全新的任務——“在世界的中心,呼喚神!”
“我們已經生產出足以飽餐的糧食,我們親手編織了身上穿的衣物,我們釀酒、牧馬、冶煉鋼鐵,我們正讓翡翠城變得愈發美好!
是時候讓神祗知道這一切了,是時候讓神祗的光輝重新照耀我們的國度!是時候讓城市精靈死后的靈魂回歸諸神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