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柿子們沒有原則地表示會支持韓試的電影,網友們大抵是湊個熱鬧議論一下,圈里人的態度就復雜多了。
電影可不是腦袋一熱就能拍成功的,打心眼里很多人都不相信韓試乍一涉足就能玩出名堂來。
可黃中和陳道中的加盟,又很難讓人認為會是一部鬧著玩的爛片,何況韓試有點魔性,當初無論是寫書或者制作動漫,都有大把的人不看好,偏偏人家最后出來的都是爆款。
不論如何,韓試的創作能力毋庸置疑,天知道又會不會寫出一個漂亮的劇本?
現在的電影行業本就擠得頭破血流,少一個人分羹總是好的。
好在是個歷史片,在一眾商業大片里很難有強勁的競爭力,讓國慶檔的對手們安心了許多。
耍些小手段的肯定也有。
像前些天有個與《我的一九一九》同天上映的電影導演接受采訪,被記者問及對票房有沒有信心時,就含沙射影地發表了一段長篇大論。
“現在的年輕人總以為拍電影似乎門檻很低,好像誰都能進來攪和一下。投點錢,找個自以為很好的本子,再搭一個草臺班子,搞一些跨界嘗試一類的噱頭博人眼球,就當萬事大吉了。
但我們每年出現的劇組有多少,拍出來的片子也不計其數,能上院線的又有幾部,叫好叫座的又何其鳳毛麟角。大浪淘金,人總是碰壁了才肯消停。”
接著這位導演大談特談自身的從影經歷,一步一步爬上來的艱難不易,大有十年磨一劍的意思,對自己即將上映的電影信心十足。
雖然從頭到尾都沒指名道姓,但聯系到國慶檔的激烈競爭,吃瓜群眾果斷把韓試對號入座了。
紛紛跑到韓試的微博上拱火。
韓試不勝其煩地回應了一句:“電影拍出來是給觀眾看的,不是給業內人士說三道四的。”
韓試的本意是不打口水仗,在網友的解讀下就成了回懟,并且很剛。
陰差陽錯,兩部電影的熱度都上漲了幾分。
黃罍特意贊許了韓試一記:“柿子你終于知道盡點主創方的責任了。”
韓試茫然。
制造爭議,也是一種常見且有效的炒作方式,李茹解釋。
韓試很無語,接下來任網上吵吵,都不冒泡了,直到現在的首映禮才現身。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讓趙軍帶著家人們找位置坐好,韓試跟著黃罍、黃中、陳道中幾人走著紅毯入場。
首映禮,用韓試的理解,就如同一個拉人壯威的儀式,也是用來宣傳造勢的。
畢竟得以出席首映禮的,多半是友軍。
像發行方和院線的負責人,電影的主創團隊,以及少數張紫楓一樣過來站臺捧場的藝人,最多的是受邀的媒體記者與娛樂大V、營銷號、知名影評人,純粹的影迷觀眾反而不多。
聽說到場的娛記與營銷號、娛樂大V,有些是會收到主辦方的紅包的,因為他們在首映禮之后會把觀影的體驗與感受擴散出去,評價上的高低會對觀眾的觀影**產生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