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試開了個小玩笑,繼續認真地說:“第二個原因,是我并不是個喜歡侃侃而談的人,我更相信行動的力量。
我們都知道長期吃外賣不怎么健康,但是不點外賣做得到嗎?做不到,不依賴外賣的話我們可能就餓死了。
我們也清楚長時間看手機對身體不好,但放棄對手機的依賴,不做一個低頭黨,我相信絕大部分人同樣做不到。沒了手機跟失了魂似的,活著都沒趣味了不是?”
充滿謙遜與風趣的發言讓臺下的觀眾不約而同作出了傾聽的姿態,不時會心一笑。
韓試笑著往下:“所以說知易行難,道理誰都明白,能做到才是關鍵。在座的都跟我差不多大,應該有著年輕人的感同身受,并不需要誰來喋喋不休地說教。
因而今天我并不是來和諸君講一些長篇大論的深刻道理的,我就是來拋磚引玉的,分享些個人的一孔之見。”
韓試的開場詞別具一格,讓底下的大學生們聽著好感大增,紛紛鼓起了掌。
“世界上的真知灼見有無數,但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無非就兩件事情。一個是自己的內心,一個是與外部世界的關系。
對于前者,我通常采取的方法是論心不論跡。什么意思呢?舉個例子,前些日子網上關于我資助福利院的爆料,大家都聽說了把吧?”
在場的觀眾齊齊點頭,韓試就笑著說:“網友們對我資助的原因有種種猜測,事實卻特別簡單。孟子說人皆有惻隱之心,就是我去福利院時,看到一些孩子的處境困難,就感到了不忍,然后我正好又有一些能力提供幫助,就發生了后面的事。
網上也有很多人贊美,把我夸得不要不要的。我可以坦然地承認,如果不是我遇到了,而僅僅是聽說,或許我根本就什么都不會做。我的意思是,我遠沒有一些網友說的高尚,只是跟從本心罷了。
同樣的道理,大家也知道趙書永已經不幸離世了。我很難過,卻并不感到愧疚或者自責,因為我清楚我做了自己能做的。
擴散開來,在面對自我的內心時,我們不應該用結果來衡量,所有的堅持、夢想、熱愛,我盡力了就不會遺憾。”
“關于后者,我一向遵循的是論跡不論心。就像看待人際關系時,只在于別人做了什么,而不是去猜測別人為什么會做。
我也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做慈善的企業家或者藝人明星,往往捐款時都受到高度的關注,毀譽隨之而來,有的人懷疑是變相的作秀或者炒作、營銷。我卻只注重最后的落實,也就是說別人捐款的動機無關緊要,關鍵在于是否有切實地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
擴展所有的人際關系上,我說的就是不要用揣度來作誅心之論,對好的行為不做過多挑剔,整個世界都會少很多戾氣。”
“王陽明先生說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但并不是每個人都必須有圣人的覺悟和追求,我想我們普通人可以做的,就是知善,分得清哪些是好的值得推崇的,有余力就去踐行,去惡,就是遠離壞的,努力克制自身不好的一面。”
“聽上去玄乎,卻并不難實現。放到現實,不求人人做英雄,但對英雄保持敬意,就是知善了,不用人人滿懷正義,只用不做幫兇就稱得上去惡了。”
觀眾們若有所思,韓試卻笑著說起了結束語:“唉,我就不善于語言表達,做演講真的是趕鴨子上架。接下來由大家提問好了,相互說一說才有意趣,獨角戲太為難我了。”
現場響起來善意的掌聲。
撒寧故作詫異地說:“幸好柿子你說完了,不然我以為你馬上就開展哲學課堂了。”
“你才是為難我,我都怕聽不懂,作為主持人又不能跑路。”
撒寧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聽不懂才怪,顯然是在給韓試稍顯生硬的演講轉圜,活躍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