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也是演繹個人勇武人格的舞臺,不能讓同伴失望,更不能讓敵人看不起。甚至,他們更重視敵人的評價。
這種源自華夏古典軍蔮煮義(唐以前)的“武格”,在宋代消失后,卻被日本繼承并發揚,演變為后世的武士道。
宗盛明帶著“幾千大軍”,來到海邊時,頓時口等目呆。
只見海上如山如云的艦隊黑壓壓的一片,一眼望不見頭,真是桅桿如林,白帆蔽日。
一股強大的氣勢從海天之際而來,如黑云壓城。
“嗚嗚——嗚嗚——”
船上傳來的號角,聲達天際,雄壯無比,隱隱聽見無數馬嘶聲傳來。
雖然正是盛夏,但宗盛明卻感到渾身冰冷。
如此強大的敵人,神國這次,真能幸免么?
但是,宗盛明卻毫無懼意。很快,他渾身的血液反而熊熊燃起,握住太刀的手,青筋暴露。
這個男人,本來就是來送死的!
他要轟轟烈烈的死給元寇看,讓敵人知道,日本,不—可—辱!
宗盛明取出一柄折扇,在馬上打開一舞,吟道:“千舟萬舸蔽日來,妖氛如云遮海天。我輩捐軀向東死,七生報國泣杜鵑。”
武士們紛紛取出折扇,各自吟誦自己的絕命詩。而那些不識字的文盲足輕和農民,卻又是羨慕又是自卑的看著武士們吟誦絕命詩。
看看人家武士大人,死都如此風雅,而他們呢?估計是“犬死”吧。(犬死:窩囊卑賤的死)
看到武士們一臉悲情的流淚吟詩,宗盛明很是滿意。日國以悲情為美,他們固執的認為,悲情擁有的力量,是樂觀豪邁永遠達不到的。
等到宗盛明等人表演完畢,高麗軍已經率先拋瞄登陸。
宗盛明端坐馬上沒有動。既然是飛蛾撲火般決死,那就大度點,讓敵人上岸排開陣勢再攻擊。反正他兵力太少,也不可能把元寇堵在海灘上。
就算此時發動攻擊,元寇船上的石炮,床弩,弓箭,還有那可怕的炸罐和火筒,就能讓他全軍覆沒。
還不如等元寇上岸,真刀真槍的“一騎打”。
此時,戰船上的元軍,也早發現了岸上一群白衣(孝服)的日軍。人數不多,只有數千人。而且奇怪的是,他們沒有退縮,也沒有開始攻擊。竟似…是讓征日大軍從容上岸。
“都帥,倭人這是何意?”萬戶樸秋不解的問金方慶。
金方慶站在甲板上靜靜看著岸上的日軍,緩緩說道:“這是以死感敵,為了消磨我軍戰心。他們,是來送死的。哼,本帥豈會吃這套?他們卻是打錯了算盤,白白送死。”
另一個萬戶金周鼎笑道:“都帥所言極是。這些倭人,到死都要耍心眼。”
金方慶大手一揮,“樸秋,上岸整隊,不急,慢慢登陸。”
“遵命!”樸秋立刻通過船橋回到自己的旗艦,下令所部一萬兵馬率先登陸。
金方慶看到樸秋所部已經在組織登陸,不由看向后方蒙古軍隊的船隊,眉頭一皺,心中很是不快。
蒙古兵跟著后面,把登陸打頭陣的活兒都交給高麗兵,真是豈有此理。
可他再不滿也只能腹誹罷了。誰叫蒙古人是主子呢?
但是,以后還有不少惡仗、大仗要打,這每次都讓高麗軍打頭陣,到時高麗男兒能有幾人回歸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