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如水,而勢如堤。勢在水順,勢去水崩。這就是大勢若去,人心便難挽回。今日,便是如此!”
陳日燏還有句話懶得出口,那就是墻倒眾人推,鼓破眾人捶。
部將聽得心中冰冷,“殿下,就真的沒有指望了么?”
陳日燏看著夕陽下的元軍大營,嘆息著說道:“倘若快州沒有失陷,長安倉的糧食尚在,大越還是能反敗為勝的。可如今,大越精兵盡喪,糧庫空空……而元軍攻略如火,大越除了變成山中朝廷,別無他法。”
陳日燏觀察元軍大營,李洛也在觀察越軍大營。
越軍大營法度森嚴,無懈可擊。
李洛當然知道陳日燏的任務是拖住自己,讓陳晃有機會建立山中朝廷。陳日燏知道自己一定不會放過這支越軍,所以,他在這等著自己。給自己決戰的機會。
這也是陳日燏不愿意進城防守的原因。
李洛承認,陳日燏是個名將,只論戰術的話,他肯定不如陳日燏。如果公平對決,他沒有信心打敗陳日燏。
可現在不同。現在,大勢在他這!
他也不能眼睜睜看著幾百萬安南百姓入山,成為山中朝廷的子民。他也不能放任陳日燏這支越軍重兵集團不管。
那就只能盡快解決陳日燏。只有這樣,這次南征才能算勝利。
“明日決戰!”李洛下達了軍令。
于此同時,陳日燏也下達了相同的軍令,“大越生死存亡,在此一舉。明日決戰!”
陳日燏的意圖是,哪怕最終還是野戰失敗,也要重創元軍,盡量消耗元軍的兵馬,這樣太上皇才有翻盤的機會。
四月十六,元越雙方最后一場大規模的決戰爆發了。
越軍十八萬人,但只有一萬多騎兵,其中十五萬還是各路的鄉軍。訓練和裝備都只是差強人意。
元軍十五萬人,其中六萬是剃發留辮的越奸軍,五萬多騎兵,兩萬多土司蠻兵,一萬多漢軍。
看似元軍兵少,可元軍的實力卻遠超陳日燏。
越中的地形,以平地為主,古禮城周圍都利于騎兵。但陳日燏還是選擇這里和元軍決戰,因為陳日燏也需要平地為戰場。
他搜刮了安南能搜刮的所有大象,數量高達三千多頭,其中很多還不是戰象。
除此之外,陳日燏還搞到了五千頭牛。
他要用三千頭大象和五千頭牛,再加上自己的一萬騎兵,硬沖元軍大陣。可以想象那種場景。
這三千多頭大象和五千多頭牛,根本不在越軍陣營中,而是在軍陣后的城中。
同時,越軍背后的城墻其實被挖開了一里多寬的門,方便藏在城中的戰象和水牛突然出擊。
而這一切,元軍懵然不知。就是李洛也不知道。陳日燏治軍很嚴。雖然陳日燏軍中有臥底,但陳日燏小心謹慎,治軍嚴謹,奸細眼下根本沒有機會傳遞情報。
起碼從表面看,越軍背后的城墻完好無損,看不到破綻。
陳日燏要用這個殺手锏,狠狠教訓一下元軍的騎兵。
然而陳日燏絕對想不到的是,李洛也想消耗元軍騎兵。
李洛南征時,騎兵共有八萬人。兩個月打下來,由于李洛大大緩解了水土不服和瘴癘的影響,加上特察局的情報配合,他打得很順,騎兵的損失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