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臨安城鼓樓的的鼓聲也咚咚敲響,大隊的儀仗隊伍身穿禮服從宮中魚貫而出,還有一頭頭大象,一只只丹頂鶴……以及林必舉為首的官員。
迎接李洛的儀式,早就準備就緒,就等李洛回來了。
而鎮塘門附近,已經人山人海。
警士,侍衛,禁衛軍也早就到位,警蹕道路,維持秩序。而臨安郡守府的官吏,也已經黃沙鋪地,清水灑街。
鐘鼓樂器陳設在城樓之上,眾官員,儀仗隊伍出城排列,紅地毯鋪出數十丈,城門樓上張燈結彩,看著既喜氣洋洋,又莊嚴肅穆。
數月以來已經面目一新的臨安百姓,團團擁擠在侍衛和警士之后,伸著脖子望著城外。
“好久不見大象犀牛了啊!”一個老者感嘆的說道。
臨安百姓是見過大世面的,當年不止一次見過儀仗隊中的大象犀牛。可是宋亡后,就再也見不到了。
而今,臨安又成為唐國行在,大象犀牛重現百姓眼中。
崔秀寧站在鎮塘門的城樓上,頭上的金步搖微微顫抖,她已經看到回來的隊伍了。
“君上已到,舉樂吧!”崔秀寧下令。
“舉樂!”擔任禮儀大臣的林必舉立刻吩咐奏樂。
鐘鼓齊鳴,絲竹悠揚聲一起,整個鎮塘門都沉浸在堂皇恢宏的氣氛中。
李洛騎在忽必烈送的大食寶馬上,看著前面城外的歡迎隊伍,不由生出難以抑制的自得。
凱旋而歸,滿城恭迎啊!
男子漢大丈夫,就該這么拉風才是。
不過,李洛面上其實并無太多喜悅之色,因為跟他回來的,還有很多唐軍陣亡將士的骨灰。
數次大戰,包括武關和劍門關的傷亡,唐軍戰死者,光海東老兵就有上萬人,傷者更多。
其中很多面孔,他都很熟悉。可是再也見不到了。這些戰士,將成為忠武神宮的靈位,成為唐國歷史上的記憶,再也無法為唐國征戰,無法享受天下太平了。
李洛大軍回到江浙后,就下令大軍分散,鎮守東南各要地,隨他回臨安的,不過三萬兵馬。
李洛的大纛一出現在臨安城下,城門內外頓時爆發出巨大的歡呼聲。
唐國官員看到李洛的身影,激動之下風吹麥浪的下拜,“恭迎君上凱旋!君上威武,大唐必勝!”
“君上威武!大唐必勝!”
侍衛和禁軍也一起下拜,聲震錢塘。
崔秀寧已經翩然走下城樓,迎向駐馬而立的李洛,她身后跟著兩男兩女四個宮中侍衛侍女,兩個侍女手中捧著酒杯酒壺。
崔秀寧落落大方的來到李洛馬前,斂衽一禮,聲音清正的說道:“臣妾恭迎君上凱旋!君上親征辛苦,鞍馬勞頓,請滿飲凱旋酒!”
她說話間,身后的侍女就斟了一杯酒,恭恭敬敬的奉給崔秀寧。崔秀寧則是雙手舉杯過頂,奉給李洛。
李洛認認真真的接過這杯酒,一干而盡。神情端正的說道:“夫人辛苦了。”再對跪在兩邊的眾官員一抬手,“眾卿免禮,平身吧。后日,寡人在宮中設宴,慶祝我唐大捷!”
“謝君上!”林必舉和鄭思肖等官員一起起身,卻不能撣土。
李洛說完下馬,牽著崔秀寧的手,兩人面帶標準的微笑,以攜手禮聯袂進城,標榜夫妻和睦,為臣民表率。
見到李洛進城,百姓們慌忙參差不齊的下跪,喊得也是五花八門。
“拜見君上!”
“拜見官家,官家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