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
所有人知道,唐公稱王的禮儀開始了。
此時的鳳凰山坤寧宮,李洛和崔秀寧,包括顏鐸,李沅,李征,李律,李微,全部穿上了大小禮服。
清晨時,禮部來請李洛去圜丘祭祀天地山川。新設立的欽天監,象征性的稟告李洛:天象如常,可順利舉行儀式。”
祭詞都是鄭思肖寫好的程式文章。李洛頭戴九旈冠冕,率領文武大臣來到城外的圜丘,照著念一遍,就算完成。
“……臣遂進位稱王,國號大唐,以臨安為行在,臣以恢復夏土為念,故以土為德。臣謹告昊天上蒼,伏祈福佑…”
祭文讀完之后,一把鎏金座椅就已經擺在圜丘祭壇邊,坐北朝南,高過地面五尺。但是此時,李洛還不能坐上去。
李洛當著所有文武百官的面,脫下自己的冠冕和禮服,小心的疊起來。緊接著禮官遞上一把鍬,李洛拿起鍬,吭哧吭哧的開始挖坑。(真挖坑)
說實話,當著這么多手下的面挖坑,李洛真的感覺有點羞澀,他感覺比在千軍萬馬面前演講還要難。
秀兒啊。
不過,這才剛開始哦。
李洛挖了一個兩尺深的坑,再將自己脫下來疊好的冠冕袞服放入坑中埋起來,再填土拍結實。
這叫“埋冕祭天”,是祭天時的一個儀式,但只有開國之君才有這個資格。
意思是,老天啊,我要稱王稱帝了,我剛才給您送了一套衣帽,給點面子哦。點個贊吧,我會好好干的。
等到李洛干完“埋冕祭天”,掌管輿服的禮官又進獻一套唐國常服,為李洛穿上。
九旈冠冕剛才已經挖坑埋了,現在李洛戴的,乃是幞頭。他的常服,則是杏黃暗繡蛟龍云紋錦服,比趙官家的常服華貴,但又絕對不花哨。
“恭請君上登位!”
李洛一換上常服,總攬禮儀大典的文天祥,就率領百官來到李洛挖坑埋冠冕的地方,一起下拜。
禮官趕緊說道:“擁護君上登位!”
文天祥和鄭思肖等領銜的官員立刻站起,一群人走到李洛身邊,抓手的抓手,抬腿的抬腿,托屁股的托屁股,一起將李洛抬了起來。而沒有機會接觸李洛身體的臣子,也緊緊圍著。
就這樣,李洛被一群大臣抬著上了五尺土臺上的王座,輕輕將李洛放在王座上。
然后,禮官就取下李洛的幞頭,再次戴上另一頂九旈冠冕。再幫他脫下常服,換上另外一套袞服。
這個程序表示君主是被臣民真心擁戴上位的,不是自己給自己戴的帽子。
另一邊一身盛裝的崔秀寧,見到李洛那邊的一幕,雖然看的想笑,臉上卻端莊嫻靜,很有母儀唐國的風范。
根據禮儀,李洛進位祭天,崔秀寧不用同祭,但需要在一邊陪祭。算是列席。
一番折騰之后,重新穿戴上冠冕袞服的李洛,就端坐在土臺上的王座上,他的身后是圜丘祭壇,祭壇后是山川大地,襯映著瓦藍瓦藍的天空,秋光漫漫,天風徐徐。
意境宏闊高遠,真有天地悠悠之感。王座上的李洛,在如此背景之下,頓時變得無比蒼茫肅穆,似乎要融入這天地山川,融入這秋色原野之中。
一種神秘的氣氛,油然而生。
正在這時,忽然不遠處的山崗處,傳來一聲牛鳴聲。
‘哞——’
眾人忍不住回頭看去,只見一頭青色的大水牛揚蹄奮起奔上山崗,低著崢嶸的頭角往上奔馳,一直低頭往上,再往上,最后竟然一口氣沖上山崗,隱入蒼茫的樹林中不見了。
“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