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唐國猛將不少,方面帥才也有幾個。可適合統率十萬大軍,遠征安南,經略新土的軍政統帥,也就是三個人而已。
一個當然是大王自己,還有一個是太公顏鐸,再一個,并不自夸的說,就是他文天祥了。
許淑楨也勉強能勝任,但畢竟是女子。江鈞和楊序等人,目前還沒這個能力。
太公顏鐸年事已高,當然不合適。那么大王要是不親征,就只有派自己掛帥了。
這樣的功勞太大,難度又低,文天祥不想要。
“謝大王信重。可此戰,大王不宜委與臣子。南征帥位,臣不敢受。”
李洛很明白文天祥的心思,“文先生過慮了。文先生志慮忠純,難道還顧忌什么功高震主之言么?寡人之心,先生當知也。”
他是真的不想再去安南。
文天祥苦笑道:“大王之心光風霽月,是臣著相了,慚愧。如此,大王既不愿親征,那臣愿受南征之命。”
既然大王不愿意親征,也不在意收國大功,那他當然要為君分憂。
李洛點點頭,他本來就打算派文天祥掛帥。
“好。那就起兵十萬,以先生為主帥,楊序為副帥。楊序有帥才之姿,先生可多提點他。”李洛輕飄飄的就下了令。
文天祥的忠心和才能,都足以令人相信。
“諾。”文天祥領命,立刻又說到點子上,“臣若出征,還請大王借兩個人。”
李洛一愣,他知道以文天祥才略,一定會提出要陳益稷,可想不到是要兩個人。
還有一個是誰?
難道是阿耶?
“哦?文先生不會是要陳益稷和阿耶吧?難道文先生要摟草打兔子,連緬甸也一并收取?”李洛笑道。
“圣明無過大王。”文天祥也笑了,“元廷之前念念不忘攻占緬甸,難道我大唐不如元廷么?既然緬甸被元軍占據,那干脆也收了。請大王增加兩萬兵馬,再增派副帥一人。”
他的意思李洛也明白了。為何要再增設一員副帥?是他準備在拿下安南占婆后,再以兩員副帥西征緬甸,一來可鍛煉兩各副帥,二來可分潤南征功勞。
三來,兩員副帥可獨自領軍,北上攻打大理!或者對付趙昌。
想的可謂十分周到,眼光也很長遠。
這才是大才國手。簡單的一個人事安排,就能考慮全局,無可挑剔。
“那就讓陳益稷和阿耶隨先生出征。嗯,楊序為左副帥,江鈞為右副帥。統陸師十二萬南征!寡人授先生軍政全權,便宜行事。”
君臣商量良久,定下了南征大略之后,文天祥才告退出宮。
接著,李洛又傳見陳益稷。
陳益稷去年再次投降李洛后,因為反復無常,受到李洛冷落,不但沒有爵位,連官職都沒有,甚至都沒召見過他一次。竟然讓他在臨安當起了閑人。
這位曾經的大越親王當真十分憂煩。
此刻,陳益稷獨自在府中喝著悶酒,一邊喝,一邊寫詩,一邊嘆氣。
“非為賦詩強說愁,我有舊愁滿越州。若問新愁何如似,煙雨寒雨洞庭秋。”
又詩云:
“千愁萬愁愁更愁,愁如清霜盡白頭。當年風華公子事,今作臨安醉酒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