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讓工部給我造什么禮物?搞得這么神秘?”李洛回到寢宮問道。
崔秀寧放下筆,揉揉手腕,“先不告訴你,你應該會喜歡。”
李洛摟著她笑道:“那也是工部的禮物,你自己的禮物呢?”
崔秀寧搖頭,“你是皇帝,我還能給你什么禮物?最近生的兩個孩子算不算?”
“好吧,那這禮物真是太重了。”李洛知道她一定準備了禮物,只是不想告訴自己。她的禮物不會貴重,但一定很特別。
“今天朝會,把想辦的事情辦了不少。”李洛拿起崔秀寧寫的法條看了看,“接下來要辦一個期貨交易所。先交易棉花,穩定棉價。你覺得,還有什么能交易?”
崔秀寧想了想,“我覺得,蠶繭也可以交易。茶葉嘛,標準很難定,不好交易。”
“那就加上蠶繭。”李洛做出了決定。眼下,也只能交易這兩種東西了。
李洛不再打擾崔秀寧寫法條,他自己也在對面坐下來,開始策劃期貨交易所的交易規則。
李洛超過期貨炒過股票,對這東西可不陌生,很快就搞出方案。
棉花和蠶繭的交易單位就用新設定的“鈞”,也就是一百斤。最低交易單位是一百鈞,也就是一手。按照現在的價格,一萬斤棉花需要兩百多銀元,所以,門檻比較高。
但農戶作為天然賣家,可以委托鄉村公所統一出面交易。稅收按照交易金額來收取,那么鄉村公所就和農戶利益一致。
采用t+0交易,可以買空。杠桿只有十倍。最小價格波動單位是一分銀元。交易時間嘛,從上午辰時開始,到下午未時結束,共四個時辰。
交易憑據采用記賬單制度,用騎馬印記賬單,交易所和客戶各持有一半。開戶當然需要身份證件,要登基證件號碼。
唐國的身份證號碼,用州號加天干文字組合。如益州某人,身份證件號碼就是益-甲乙丙丁午已庚辛,共九個文字,不會重復。
結算方式,也是記賬法。交易所和客戶之間不產生直接資金交割,而是雙方都在銀行存單上變更劃賬。
這是后世清末的金融交易所的辦法了,沒有任何電子交易條件。
交易所,每縣設立一所。交割倉庫也在縣城。
李洛設立交易所,核心目的是為了用市場手段平衡棉花和蠶繭價格,保護農民利益不被商人壓榨。
但客觀上,朝廷每年肯定會得到很多交易稅。銀行存款和貸款也能快速增加。
如今,隨著各地生產恢復,加上唐廷對商業商人的開明政策,使得商業越來越繁榮。銀行的貸款越來越多,和存款額相差已經不大,銀行不再虧利息了。
截止三月,大唐銀行的數據是,各州郡分行的存款總額是兩千八百萬元,貸款總額是一千五百萬元。由于貸款利息是存款利息的三倍多,所以大唐皇家銀行不再虧損。
當然,這只是賬面上的。要是出現大量呆壞賬,那還是要虧損的。
李洛寫完之后,將方案遞給崔秀寧,“肯定是有遺漏的,你看看再說。”
崔秀寧看了半天,“看上去是這么回事。可報價指導呢?各地的市場行情千差萬別,市場供需也不盡相同,價格肯定也不同。不可能硬性的統一報價。后世價格統一,是建立在發達的物流基礎上的。”
崔秀寧一提,李洛也覺得像后世那樣統一報價不太現實。物流這么落后,統一報價反而會妨礙市場。
“那就以州為單位,各自報價。”李洛修正道。“只能這樣了。某個州的價格低,自然外地來買多的商人就多,價格就起來了。某州價格高,外地的棉花進來,就有人做空。各州的價格,官府會有一個參考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