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寧又道:“還有一個問題。自古以來,商人都會打壓蠶農的蠶繭價格,這是商人的本性。我們設立交易所,目的是為了保護棉農和繭農。”
“可要是布商們聯合起來做空呢?來一場金融危機?有沒有可能?”
聯合做空?
李洛思索著這種可能。在布商強勢的現在,這種可能完全有可能發生。各州分開報價,那就不再是一個整體的全國市場,盤子那么小,完全有可能被當地商人操縱,做空原材料是必然的。
除非…不許做空。
可要是不許做空,那還是期貨嗎?交易活躍性就沒有了。
崔秀寧道:“后世金融那么發達,都有人操縱市場無法禁絕,別說古代了。就算不許做空,大商人也可以操縱市場打壓價格。”
李洛想了一會,只能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三方交易。將政府也引入進來。交易所作為政府代表,作為中間商。布商聯合打壓原材料,他們的報價交易所可以不接。只有交易所認為價格合理,才會接受交易。
可這樣一來,就又容易滋生**。因為交易所的權力變大了。
扯到最后,還是吏治是根本。
但也只能這樣了。
除此之外,李洛實在想不出好的法子。
不這么干,就無法解決“壓榨蠶農”這個千古難題。朝廷專賣的東西夠多,不能再增加農產品專賣了。
他不能讓大唐的棉農和蠶農哀嘆“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現在絲業和棉業越來越龐大,很快將會成為支柱產業,事關千千萬萬農民的利益,也只有金融手段能收到效果了。
慢慢來,就當試試水,治大國如烹小鮮。他有的是試錯機會。
夫妻兩人商量了半天,才將這個交易所的章程定下來。
做皇帝難,做一個好皇帝更難。李洛現在深有體會。
可是要說做皇帝的樂趣,掌握神器口含天憲的滋味,那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陛下,娘娘,鴻臚寺卿李簽宮外亮牌求見。”女衛首領石珊瑚進來稟報。
“讓他在龍章宮煖閣見朕。”李洛站起來離開鳳姿宮。
李洛回到龍章宮煖閣,很快李簽就被帶進來。
“臣李簽,拜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李簽大禮參拜,神態很是恭敬。
雖說李簽一家人歸唐已經兩三年,可李洛每次看見他,仍然覺得怪怪的。
想當年,李簽是仁州李氏門閥之主,自己是他的“侄子”,還頗為“孝順”,現在呢?世事之詭異,竟至于此啊。
李簽心中又何嘗不時時感慨?他生怕李洛會誅殺李氏,很長一段時間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可是皇帝實在是個大度的人,并沒有把他怎么樣,還是顧念了一些香火之情。起碼他現在官至正三品鴻臚寺卿,爵封景川鄉侯,李氏也在南國站穩了腳跟,很是不錯了。
“李卿平身。”李洛溫和的說道,對于李簽,他還是厚道的。
后世有話說,越是出身高貴的開國皇帝,對待故人就越厚道。李洛來自后世,拿到古代當然算是“出身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