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什么概念?
還是在這冰天雪地的寒冬臘月。
想想都令人不寒而栗。
首先就是防務!
“陛下,臣請立刻北伐,趕在流民南下之前,過河攻打元軍!”
禮部尚書吳鎮樓奏道。
“只有如此,我大唐才能占據先機,不為蒙元所趁。”
財部尚書也立刻贊同馬上出兵北伐。財部當然不愿意國庫因為賑濟幾百萬流民變得空虛。
“不可!”軍師府太尉江鈞立刻反對,“不是漲韃子志氣滅自己威風,此刻北伐,以眼下能調動之兵力,大唐勝算太小,一旦敗了,那就是不可收拾之局!”
“陛下,臣以為,不但不能倉促主動北伐,還要嚴守防線,謹防韃子利用流民南下。還有雍州,尤其是河套和隴右,也要牢牢守住才是。”
果然是太尉,一下子就從軍事上發現了問題所在。
“啟稟陛下。”鴻臚寺卿、一等伯李簽出列,“這么多流民南下,大唐哪里能賑濟的過來?又安知元軍奸細不會混在流民之中?此其一。”
“其二。這些河北河東甘涼之名,甘做元廷順民多年,奴性不改,不識好歹。可是眼下卻在被逼無奈之下投奔大唐,哪里有這么好的事?以臣所見,干脆阻擋他們過河。”
“可在南岸設置火器,流民一到,就轟殺之。流民見南下不可為,就只能回去,北方立刻大亂,我大唐就可鼓動他們反元,協助大軍北伐。”
此言一出,頓時引起其他大臣側目。
夠狠啊。
果然這高麗降人,完全不把北方漢人當人啊。
或者說,在這些士族門閥出身的人眼中,草民百姓的生死,根本不值當朝廷付出這么大代價。
李簽的法子,當然是個可行的法子。起碼從功利性的角度,的確如此。
問題是,大唐不能這么干,陛下不能這么干。
用武力阻止北方百姓南下投奔大唐,對他們舉起刀槍,的確能把他們嚇回去,可大義何在?天道何在?
為了節省錢糧,就視數百萬北方漢人為仇寇么?
那不但是大唐永遠洗不清的污點,也是陛下永遠洗不清的污點。
“荒謬至極!”御史大夫龔侃忍無可忍的喝道,“大鴻臚,那是漢家百姓,不是夷狄,更不是草芥!難道為了省事省錢,就不管他們死活么?你未必太過無情了罷!”
李簽夷然不懼的說道:“下官也覺得他們可憐。可那又如何?緊急關頭,需要壯士斷腕,不要怕什么民心非議,那是沒辦法的事。”
“下官敢問憲臺相公,你可知賑濟這數百萬百姓,需要多少錢糧么?下官來幫相公算算。”
李簽是做過高麗宰相的人,是混跡宦海數十年的老政客,論起政治才能,當然要比不到三十的龔侃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