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生命,就在被攪動的星體行列之中。
卷入天體級的碰撞,即便對于恒星生命而言也是一種災難,在與其他恒星碰撞,并最終崩潰結構的生命,心中最后的想法,卻并非是為自己的‘死’哀嘆。
反倒是,為那些行星之上,自己注視了十幾億年,才誕生出萌芽小小生命而惋惜。
——好不容易才穩定了下來,卻因為這沒有理由的天災而被摧毀,它們想必,也無法理解自己為什么會消亡吧?
星塵自己也很難理解。
但無法理解,沒有意義,本就是宇宙的本質。
恒星生命消逝在了多顆恒星連鎖撞擊造成的動蕩中,祂的光輝潰散奔流,化作一片絢麗的星云。
這,或許可以被稱之為死。
星塵自己也這么覺得,祂是時候死了,應該死了——祂所有的同類都已經消亡殆盡,這個冰冷漆黑的宇宙,與祂記憶中明亮快樂,初始的高熱宇宙相差實在是太遠太遠,遠到了祂只能感覺到陌生,甚至是恐懼。
祂并不愛這個宇宙。
而且,唯一在意的那些生命,那顆小小巖石星球上的生命,也最終溶解于光芒,復歸最初的星塵。
祂已經毫無牽掛。
恒星在璀璨的爆炸中消散,祂的殘骸在劇烈的坍塌下開始變化,由原初氫分子組成的恒星開始變成金,變成鐵,變成數十億年后,一些生物手中的金幣,一些生物手中的刀劍。
正如同祂那些昔日同胞散落至整個宇宙的碎片那樣,無人知曉,在其他文明賦予這些金屬意義之前,它們,以及他們,在最初,都不過是億萬載前閃耀的星塵凝聚的產物。
祂應該就像是所有‘初始的巨神’那樣,身軀化作天地宇宙的一部分。
那本該是祂應得結局。
但是祂卻復生。
從虛無中,從星塵的奔流中,從無盡的時光中,從‘不朽的傳承’中。
星塵的生命,從被銘刻在這個靈氣宇宙的烙印中,復蘇歸來。
在宇宙的某個隨機角落中,原始的星云卷動,凝聚,坍塌,一顆剛剛孕育出雛形的恒星,因為極其類似昔日那顆恒星的結構,就這樣具備了意識,屬于星塵的思維碎片在這里凝聚,最終匯聚為完整的祂。
只要有類似的靈氣波動,銘刻于靈氣中的傳承,就會自發凝聚,將其復活。
只要沒有同等級強者的阻礙,復活將不會有任何遺漏。
此乃真不朽。
茫然不知所措,明明已經開始享受死亡的安寧,卻被迫復蘇于世間的天體生命,環視漆黑的星空。
祂不清楚什么是死,也不明白生命的意義。
祂活了過來,卻沒有那些追逐不朽者,第一次復生后如癡如醉的欣喜。
祂是如此的迷茫和失落,不理解這一切的緣由與意義。
生命……生命又有何意義?
不過是終將消散的土灰,漫天星塵凝聚后又紛飛的光屑。
【我為何會活著?】
這樣的困惑,困擾著天體生命了之后所有的歲月。
在這漫長的時光中,祂死去了無數次,失去了許多次記憶,然后又撿起了許多碎片。
祂雖然古老,但并非最強,倒不如說因為和穩定下來的冰冷宇宙相性太差,弱點也太大,恒星生命甚至偶爾會被一些后來崛起的強大種族視作絕佳的科研資料,進行捕獲亦或是擊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