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接下這個難題許昂沒有別的選擇。
你也就是我媽了,換了其他人你看我理不理會。
心念轉動間,許昂有了主意。
他對方淑英建議道:“舅姥爺的外孫女不是想回家鄉當老師嗎,我看也別那么小打小鬧,不如直接回去當校長好了。以我和老媽你的名義在老家捐一所學校,我讓人與當地接洽,由文慧做校長,為老家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這主意不錯。”
贊同之后方淑英又擔心的道:“文慧那孩子當校長?她能成嗎,她一個沒有工作經驗的小丫頭哪里懂這些?”
“我會派人與當地接洽,相信老家那邊會出人幫她的,而且我也會招人作為她的班底去協助她。”
許昂的話寬了方淑英的心,她這才放下心來。
“有我們幫忙文慧這孩子就輕松多了,她本來還打算畢業后在北平工作幾年,等有了積蓄再回老家。”
方淑英的話讓許昂眼神閃了閃,他就說他對這個文慧沒印象,原來如此啊。
想來若不是自己出現,文慧畢業后一定是留在了北平。雖說這也是她的計劃,然而計劃是會隨著人的經歷改變的。
剛邁出校門走入社會的時候,我們豪情萬丈,想要用自身所學做出一番壯舉。等過了幾年之后,被社會磨平了棱角,磨滅了心中火焰,消了胸中豪情,又有幾人還能記得最初的夢想。
都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可初心卻是最難保留的。
如果許昂猜得沒錯,當文慧按照她的計劃畢業后留在北平工作,幾年之后她就會被忘了現在的夢想,不會再回老家那個小縣城,有良心的會給家鄉捐點錢,淡薄點的則直接拋諸腦后,在大城市過自己的小日子。
后者若是得空回老家,遇上兒時玩伴,又或者鄉鄰,還會“語重心長”的道:“知識改變命運,你看我就是最好的例子。當初我要不是努力讀書,哪來今天的好日子。”
之類的話巴拉巴拉一大堆。
一邊說還會一邊以大城市人的俯視態度看著聽自己的話聽得不斷點頭的農村人,炫耀了一番后心里得到了滿足,美得很。
“她那打算不錯,看得出是會計劃真心想做事的人。當初舅姥爺是真心想幫我們家,雖然沒幫成,但人家能在那時候對我們家表示善意,我們就得記這份情。老媽,讓文慧過年的時候跟我們一起回吧,她一個姑娘自己上路不安全不說,來回的路費也不便宜。”
許昂這話說得方淑英眉開眼笑,她本來就有這樣的打算,只是還沒來得及與許昂商量,兒子就先一步說了,讓她直夸兒子懂事。
殊不知她的打算昨天就被張瓊告訴了許昂,倒讓許昂賣了一回乖。
“那文慧住哪啊?學校可不會等到過年了才放假,到時候學校不讓住了,你讓她一個姑娘家家的去哪里?”
對此,許昂早就想好了答案:“幼兒園里不是有休息室嘛,讓她暫住幾天沒問題的。她是想當老師的人,幼兒園里的小朋們可以先給她練練手,我們也好觀察觀察,看她有沒有教導學生的耐心,具不具備一個老師最基本的素質。”
沒等方淑英再說話,許昂又接道:“教育關系著孩子的一生,實施教育的老師必須要慎重選擇。教育這種大事寧愿不幫,也比幫了卻選錯了人要好。”
難得看到兒子以如此嚴肅的態度同自己的說話,方淑英沉默片刻后最終點頭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