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是沒得辦法,華國從智慧中樞那里得到的獨占技術處于最上游,在其他國家未取得進展的情況下,就只能干瞪眼。
閑著也是閑著,便在全球招納相關科研人員,資金管飽,全身心的投入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研發當中。
通過將近29年的不懈努力,辛苦耕耘,終于開花結果。
比第三部視頻里所展示的人類文明快了39年。
很快,5年后的235年,人工智能技術點亮,能源與生產力兩大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人類開始把目光投向星空,不過這次沒有再想著建什么太空電梯了,有了第三部視頻的教訓,華國繼續深耕反重力技術,而在此之前,空天飛機與大型火箭之類的就先湊合用著。
人類也并不打算直接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而是向火星軌道發射大量衛星,并著手建立火星軌道的工業集群,為之后的火星改造奠定基礎。
對于外星殖民地的建設則放在了月球上。
第三部視頻里的人類完全將月球用作星際工業基地與大型飛船的船塢,在月球表面建了很多的自動化工廠,并派了大量機器人,人類則很少。
而現實世界中,各國保留了月球工廠與船塢的同時,也建立起人類的生活區,以作為之后太陽系殖民時代的航天軍事基地。
一直到260年,各國心心念念的木衛二探索活動正式拉開了帷幕。
早在幾年前人類就已經向著木衛二發射了一些探測器,并且在258年發射了一艘載有三臺鉆井設備與十多臺機器人的打洞小組,時隔兩年,由七名人類宇航員組成的探索小組也準備啟程,他們將度過此后為期7年的太空探險生涯。
這項有關木衛二歐羅巴冰層下方海洋的探索計劃被命名為‘普羅米修斯’,計劃簡單分為四步。
首先是啟程,七名人類宇航員將從藍星啟程先前往月球搭乘一艘五百多米長的探索飛船,隨后探索飛船將經過3年的時間穿過小行星帶,隨后抵達木衛二。
當抵達木衛二后,七名宇航員將操控飛船降落在木衛二,這艘非常也將作為之后探索行動的基地。
總計十艘無人潛水艇會從已經打好的洞鉆進木衛二冰層下方的海洋中,探測生命的痕跡。
當發現后便進行取樣,通過洞口帶回飛船內,由人類進行肉眼觀察。
如果太小了,都是細菌大小的嗜極生物,肉眼觀察不到,那就用顯微鏡。
因為不知道那下面真否真的會有生命,各國準備讓宇航員們在木衛二上待一年的時間進行探測,數百米的大飛船足夠這七名宇航員活動,各種用作消遣的娛樂設施也很完善,資源充足,足夠保證宇航員們的心理健康。
并且,這不還有著命運網么。
宇航員們可以隨時與位于藍星的家人取得聯系,聊聊天,也不會因為久居太空而產生過強的心理壓力。
無論一年時間有沒有找到生命,飛船都會啟程返航。
如果找到了,那么皆大歡喜,這七名宇航員都是英雄。
如果沒有找到,那么人類將向太陽系的其他星球再發射新的載人探索飛船,最遠將直接抵達天王星。
反正301年之前,如果太陽系內的其他星體上存在生命,那么必然會被人類發現。
如果直到301年,人類把整個柯伊伯帶內的星體翻了個遍都沒能找到一例外星生命,那么,人類也就認命了。
繼續火星殖民,建立穹頂城市,按部就班的完成太陽系內的殖民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