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船員們還是太樂觀了些,這次的探索任務已經不只是延長三年或者四年這么簡單了。
經過幾輪的探討,普羅米修斯號的船員們最終還是決定實行星軌中心提供的那套扯淡的拯救方案。(星軌中心:太陽系人造航天器軌道修正控制與星艦導航聯絡中心)
如果由星軌中心來引導木衛二上的衛星進行迫降,那么必須經過火星的通訊衛星,跳轉至小行星帶的中轉衛星,再轉移至木星的通訊衛星,最后轉移至木衛二上的衛星。
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從星軌中心到木衛二的信號延遲都在70分鐘左右,更別提當前位于小行星帶的那些通訊衛星都不處于信號傳播的最短線路上,這也使得小行星帶之外的信號非常不穩定,基本不可能做到精密操控衛星在合適的角度,合適的時機進行迫降。
而普羅米修斯號剛剛穿過小行星帶,距離木衛二更近,信號的強度更高,延遲更低。
而普羅米修斯號作為人類的第一艘載人探測飛船,幾乎全副武裝,軌道炮、導彈、小蘑菇,還有一批小型無人艦,自然也部署了一些操控衛星輔助探測的信號發送與接收裝置。
至于為啥要帶上這些武器,當然是為了防止最壞的情況發生。
例如迎面就碰到一艘外星人飛船之類的。
這雖然是小概率事件,但有概率就代表著有可能會發生。
在你不知道對方有沒有攜帶武器的情況下,你最好有。
普羅米修斯號的艦長鄧肯與大副蔣安然,從藍星啟程前就秘密培訓了一段時間。
當發現不明來源的飛行器時,就直接做好戰斗準備,但不要開火,先與對方對峙。如果對方也選擇對峙,那就嘗試進行聯絡,聯絡的目的是邀請對方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最好是讓對方來己方艦船上,如果對方不同意,那鄧肯就必須抱著犧牲的覺悟踏上對方的艦船。
只有見面成功了,那么普羅米修斯號任務就算完成了一半,后續將不需要再前往木衛二。
一旦鄧肯犧牲,那么也不用想太多了,直接發射所有的武器,然后轉身就跑。
能跑回來就是英雄,回不來了那也是英雄。
而其他的情況都有備案,而這些方案的第一優先級都是讓船員們親眼看見外星人一眼,船員們的安全僅僅排在第二優先級。
……
說回拯救機器人伊森的計劃。雖然普羅米修斯號的七名船員都沒有學過這方面的知識,但這也不是什么大問題,因為隨船一同前往木衛二的還有著數百臺機器人。
實際上,普羅米修斯號也是由這些機器人來操控航行的,屬于船員們的任務非常輕松,大部分都是擔當一個指揮者與決策者。
通過十多名機器人的努力,普羅米修斯號成功引導了四顆位于木衛二軌道上的衛星在伊森所在位置的附近進行了迫降,一顆能源衛星,一顆通訊衛星和兩顆探測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