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與溫度并非生命的枷鎖,哪怕藍星上,也有著海底熱泉生態圈。那蒸汽騰騰,煙霧繚繞的煙囪森林中,那無光、無氧、高壓、高溫的環境里,生命自成一系,生機盎然。
與陸地與其他海洋生物是截然不同。
木衛二那淤泥的下方幾乎必然存在生命,只可惜人類的準備工作已經沒能做足,幾艘探索飛船攜帶的潛艇都不足以突破那天塹般的淤泥層。
最大的問題就是動力不足,那幾個小螺旋槳還是過于無力了些。
有人提出能否帶一顆聚變彈到淤泥層中,將淤泥直接炸開一個洞,然后潛艇再趁機潛入進去。
這么暴躁的計劃當然直接被叫停了,人類還沒有到這么喪心病狂的程度。
至少暫時還不需要這么喪心病狂。
除非試煉的100年期限臨近,人類還是沒能沖破淤泥層,也沒能在太陽系其他天體上發現生命,那到時候…再說吧。
在第一次探索海洋的任務失敗后半年時間里,人類再次向木衛二的海洋中下放了幾艘潛艇,對整片海域進行勘測。雖然有了很多新的發現,生命存在的證據越來越多,但就是沒有發現一例生命的存在。
這太惡心了,簡直是在折磨人。
不過好在,經過半年左右時間對潛艇進行改良,人類決定第二次深入淤泥層進行探索。
大目標是一舉突破淤泥層,發現生命。
小目標是…能比第一次潛的更深點。
經過改良后的潛艇體積更大,動力更強,攜帶的能源更多,不過受限于洞口也只有八米左右,所以再大也大不了太多。
并且潛水也不是動力越強越好,與飛行器的力大磚飛完全不同。再強的動力可能最終也是白費工夫,速度該慢還是得慢。(筆者實在沒能找到超空泡在淤泥中試驗的相關資料,估計也沒有人做這么沙雕的試驗吧)
267年2月,第二次破淤探測開始。
經過30多個小時的下潛,新型潛艇抵達了7400米的深度,而能源才堪堪只用到一半,還有余力繼續下潛,并且此次下潛的速度較第一次有了充足的進步,不再是每小時十幾米了,這次直接達到了每小時30多米,幾乎增加了一倍。
7500…7600…7700…
最終,潛艇突破到了8千米的深度,不過下潛的速度又慢了下來,因為這淤泥的稠密程度,怕是已經能稱作是固態了。
經過每小時不足10米的艱難下潛,潛艇又再次下潛了60多米后,潛艇前方的攝像頭終于發揮到了作用。
那漆黑中,有一些光點…
而淤泥層也變得越來越稀薄,隨著潛艇一舉突破整個淤泥層,通過潛艇上的攝像頭,所有正在觀看直播的人都瞪大了眼睛。
那是光,
光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