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終還是在木衛二冰層下方的海洋里發現了生命。
263年,人類又朝著木衛二發射了兩艘大型探測飛船,經過3年左右的深空航行,兩艘飛船在266年成功抵達。
這兩艘探索飛船帶來了最新鉆井設備與大量工業設備。為杜絕之前的事故再次上演,人類打算在井口的上方搭建起一個大型的加壓倉,用來維持整個通道內壓力系數與冰蓋下方的海洋之間的穩定。
因為加壓倉的建設延緩了整體的進程,直到268年人類才算完成整個鉆井過程,成功在厚達近百公里的冰蓋上向下打通了一個直徑八米左右的洞坑。
雖然釋放潛艇存在污染的風險,但比起污染,人類更迫切的希望看見那可能存在的生命。
并且,如果真的有污染,那么當洞口打通時,污染就已經發生了。
比起這個,人類更迫切的希望能看見生命。
266年7月,人類向木衛二的海洋下放了第一艘無人潛艇。潛艇的攝像頭將通過命運網的視頻聊天功能實時轉播,在全球進行直播。
這是一個非常黏稠的酸性海洋,顏色較深,如果非要比方的話,大概相當于一杯濃茶。
灰褐色的海洋中可見度很低,通過對海水成分的檢測,檢測到碳酸鹽,碳酸鈉,甲烷,硫化物和一些有機物,但并未檢測到生命。這讓很多人的心揪了起來,因為在人類的設想中,如果真的存在生命,那海洋中必然會存在大量得微生物,類似菌類。
并且這海水的溫度也很低,在冰層與海水的交界處,溫度到達了零下20多攝氏度,只是因為過于黏稠和成分特殊才沒有凝結成冰。
隨著潛艇不斷的下潛,發現了洋流的活動,但溫度也不算很高。
當潛艇下潛至6千米時,海水壓力系數暴增,得益于人類在材料學方面取得的成就,還在潛艇可承受的范圍內。
而6千米的深度下,溫度升高了,已經到了零度以上。這算是一個好消息。
當接近7千米的深度時,潛艇攝像頭幾乎失去了作用,海水的能見度幾乎為零,那就是漆黑的一片,又黏糊糊的。通過成分檢測,發現了碳、氫、硫、氮、氧及多種金屬元素,簡單來說,就是類似于石油,但是濃度沒那么高,能量密度也沒那么大。
在七千米后,潛艇開始艱難而緩慢的下沉,因為周圍濃稠的就像是一灘稀泥,壓強極高,又這么濃密,要不是發動機足夠強勁,潛艇怕是要直接就深陷在這里面動彈不得了。
還要繼續往下嗎?
看著那漆黑的畫面,還有各項檢測數據,已經有觀眾覺得潛艇是到達海底了,周圍的那些其實都是淤泥。木衛二并不存在生命,可能曾經存在過,但現在它們都死去了,那特殊的淤泥就是它們曾經存在過的證據。
足足過去兩天,潛艇依舊在那淤泥中難以自拔,下潛的速度低到了每小時只能下潛十多米,這成了一項拉鋸戰。
而潛艇的能源已經差不多要見底了,人類的首次探測很可能就要以失敗告終。
“如今的能源已經不足以潛艇返航,它注定是要永遠留在那里了。”
“那就繼續吧,看看最后能到達哪里。”
最終,這次探測以失敗告終,潛艇的能源耗盡,永遠的陷在了淤泥當中。
下潛深度,7400米。
不過這次探索之旅也算是收獲不小,不同于普通人認為已經到達了海底,專家們則認為,潛艇才剛剛下潛至半。這顯然是一個層化海洋,那淤泥只是中間層,并且由于這層淤泥的存在,使得那下方的海水溫度得以保存,那必然是一個相對溫度的環境,而這種穩定且多水的環境下,有極大概率誕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