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件事的后果呢?怎么處理的呢?就是沒啥后果!
在這件事的處理上,玉帝的態度是很曖昧的,先問問這到底是誰干下的事。一言未已,話還沒問完呢,班中閃出千里眼、順風耳道:“這猴乃三百年前天產石猴。”,可見這兩個手下一直在關注著猴王動向!
玉帝道:“那路神將下界收伏?”言未已,又是一個不等下文的人出來插話了!
班中閃出太白長庚星俯伏啟奏道:“此猴乃天地育成之體,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頂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來上界,授他一個大小官職,與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間。若受天命,后再升賞;若違天命,就此擒拿。一則不動眾勞師,二則收仙有道也。”
玉帝聞言甚喜,道:“依卿所奏。”即著文曲星官修詔,著太白金星招安。
為什么太白金星急著接玉帝的話頭呢?當然是怕出來個愣頭青,請命下去收伏!你玉帝依還是不依?所以要急著跳出來堵別人的嘴。
而且太白金星這段對猴王的說明可以說是很厲害的,接上面的“天產石猴”,又詳細的介紹是“天地育成”、“日月孕就”、“頂天履地”、“生化慈恩”,在場的誰不是爹媽生的?但這猴子不是,人家是天地日月生養的,是不是比你們都厲害?
這太白金星是不是也特別了解孫悟空?來歷本事更是知之甚詳!這是不是也變相說明有不少人知道猴王來歷呢?
這又是不是一種對其他人的敲打呢?
反正玉帝是甚喜的,即刻就下詔,立即走馬招安!是不是就等這一刻呢?
下面有一個跳出來反對招安的嗎?沒人!沒一個有反對意見的!有要收伏鬧事者立戰功的嗎?也沒有!
鬧龍宮、地府事件不了了之。連給受害單位一個說法都沒有,當然,龍王、冥王也不是為了要說法的,都是走程序,心知肚明。
孫悟空直接被招安了,授了天箓,上了仙人的戶籍,又被封了一個“弼馬溫”的小官,管著天馬千匹。
孫悟空上天宮,真個是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看的是相當仔細。
孫悟空見玉帝時的態度更奇怪,太白金星朝上禮拜,悟空挺身在旁,且不朝禮。七十二洞妖王,都來參拜猴王為尊,猴王能不懂拜尊者的道理?更何況玉帝大天尊!
玉帝問到,猴王依舊是只躬身,不禮拜。玉帝卻一點也不見怪罪。
孫悟空正式拜過的人實在有限,就有數的三四人,拜這些人肯定也是有原因的。但為什么不拜玉帝,只能理解為猴王不需要拜玉帝,玉帝也沒有資格讓他下拜,所以不拜。
玉帝顯然也認可這一點,從沒要求過猴子下拜。
說實話,如果不是因為背景強大,有人敢這么干嗎?沒背景,膽大包天的也到不了玉帝面前!
如果說玉帝缺人才用,重用孫悟空,能說通嗎?提拔培養一個聽話的、膽大包天的、實力強大的人才對玉帝來說很難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