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干重活的孩子們就上山撿柴,手腳靈活的婦人們幫著趙家父子編織各種籃子和托盤,沒有傷到要害的退伍士兵周旋在各個地方,哪里有需要,他們就去哪里幫忙。
僅是半個月的時間,加工廠就已雛形顯現,余寧霞期間來了三次,每一次都很滿意的離開了。
而只要她過來,都會被大家伙熱情的圍起來噓寒問暖,感激涕零。
尤其是那些婦人們,在自家男人受了傷,朝廷連賠償款都沒有發放就想攆他們走的時候,他們的內心是絕望的,這又是老人又是病患又是孩子,全靠她一個女人支撐,該是何等的艱辛?
而那些死了男人,家里就剩婦人一個,或者剩下老人和孩子的,精神上所要承受折磨遠遠高于**上的。
南宮瑾的出現無疑為他們未來黑暗的道路點亮了一盞明燈。
他像救世主一樣的出現,不但為他們補上了撫恤金,還為他們指了一條能帶來希望的道路。
盡管路途遙遠,可那些對南宮瑾深信不疑的漢子們仍然選擇了相信,選擇了追隨。
近半年拖家帶口的路程,幾乎耗盡了他們所有的積蓄,但沒有人后悔。
這當中除了那些只是受傷,還是完整家庭的,還有死了男人,獨身一人出現在這里的婦人,還有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傷病漢子,更有為了男人和孩子,未選擇離開,而是留下來照顧男方父母的好媳婦們……
每一位來到山水縣的人,不但是為追隨南宮瑾,更多的是想見一見那位在他們西北軍中早就聲名赫赫的九皇子妃。
在余寧霞看來,她或許只是提供了種子,然而對整個西北軍來說,她卻是那個在饑荒年代為他們點亮未來的人,沒有余寧霞的種子,整個西北軍還不知道陷入怎樣的困境,或許他們如今不是傷殘人士,而是早早的就成了餓死鬼。
大家對余寧霞的敬仰程度,不知不覺間已經攀升到了與南宮瑾一樣的高度。
早在一個月前,他們這五百多號人已經陸續到達,因為余寧霞懷孕的緣故,暗五他們便在南宮瑾的示意下,主動將他們安置在各個漁村住下,未曾拿到余寧霞這里讓她徒增煩惱。
畢竟算下來,五百號人的衣食住行,也是個大問題。
倒是沒想到余寧霞這么快就需要他們。
閑置了一個月,只知道吃喝的漢子們登時坐不住了,各個摩拳擦掌的來到這里,準備好好的大干一番。
他們單純的想著,決不能讓他們皇子妃的錢白花,一定要讓她覺得他們不是無用之人,有的是力氣為她效勞。
幾百號人聽說余寧霞來了,怎能不激動?
一張張經過風吹日曬的滄桑容顏爭先奪后的想在她面前露臉,余寧霞雖然被圍堵在中間,卻沒有被大家擠到,這也多虧幾位身材高大的婦人從中阻攔。
“大家激動歸激動,可別沖撞了貴人,趕緊的往后退,往后退。”
兩個丫鬟也一臉謹慎的盯著周遭的老百姓,生怕她們一不小心碰到了自家夫人。
好在這些人雖沒有那么高的修養,但最起碼的為人處世還是明白的,一看丫鬟們戒備的神色,當即識相的往后退了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