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汽車永遠不缺乏市場的需求。
美國畢竟是車輪上的王國,這并不是一個贊譽,而是意味著美國缺乏足夠的公共交通,普通人沒有汽車根本就寸步難行。
也因此美國的汽車企業,很容易像工會妥協,無論是美國本土的三大車企,還是外資車企來美國設廠,都去向工會屈服,壓根就沒有人像李衛東這么玩的。
李衛東這種玩法,等于是兩敗俱傷,我寧愿虧錢,也不愿意給你好處。
正常情況下,這種互相比頭鐵,最終結果肯定是資方的損失要更大一些。工廠不生產,不僅會出現虧損,還有可能失去既有的市場,錢沒了還可以再賺,市場丟了再想找回來可就不容易了。
但是2007年的美國,并不屬于“正常情況”,因為次貸危機即將全面爆發。
此時的美國金融機構,已經嗅到了次貸危機的味道,各大金融機構紛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金融機構做的最多的操作,便是瘋狂的像客戶推銷各種次級房貸有關的金融產品,擺明了是想在次級房貸崩盤之前,找到接盤俠。
還有一些金融機構,也加入到做空次貸的行列,希望通過做空次級貸款,來彌補自身的損失。
就好比鼎鼎大名的,他們手中有用大量與次級貸款有關的金融產品,同時他們自己也去做空這些金融產品。
這就好比我知道自己手里的股票要下跌,于是我再拿一筆錢出來,做空這支股票,等股票真的下跌了,就用做空賺到的錢,來彌補股票下跌的損失。
像是這種財大氣粗的金融機構,本身抗擊風險的能力也強,所以能做這種騷操作。而很多資金不那么寬裕的金融機構,就得另想辦法。
就比如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通,他們手中握有太多的次級貸款產品,想賣都賣不掉,一旦次級貸款市場崩盤,那么貝爾斯通肯定要死翹翹。
于是貝爾斯通決定對自己狠一些,傾盡全力在市場上做空自己。
自己做空自己,說出去都沒人敢信
這就好比打拳擊比賽,其中一個參賽選手拿出全部身家,押注自己被揍死
另外還有其他的騷操作,比如摩根士丹利說他們的服務器崩了;美國銀行表示,自己停電了;高盛則是數據庫丟失。
可以說這一場次貸危機,將資本的劣性完全的暴露出來,此時投資者們才發現,華爾街的那些美國精英們,竟然能這么的無恥,簡直是毫無下限這些所謂美國精英說的話,真是一句都不能信。
而次貸危機的風暴很快就燃燒到整個金融行業,股市崩盤,金屬和原油的期貨大幅度跳水,這也就意味著市場對于工業的前景并不樂觀。
果不其然,這一波金融危機很快的就燃燒到實體經濟方面,首當其沖的就是美國的傳統制造業。
次貸危機當中,整個汽車產業受傷頗重,所有汽車品牌的銷量,無一例外的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美國三大車企,福特變賣資產斷臂求生,通用汽車和克來斯勒則申請了破產。
在當時,凱美瑞和雅閣的銷量都大幅度的下滑,捷豹路虎這種豪華品牌,日子就更難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