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們只有半年的時間。”
陸宸知道秦若瀾口中半年的含義。
“半年時間,想要占據半導體行業的核心位置肯定不行,但想要擁有足夠的話語權,半年,夠了!”
說著,陸宸透過落地窗,看著工業園區內下班后如螞蟻般的人群,“這一仗,我們必須打,而且不能輸!”
秦若瀾深吸一口氣:“你準備從哪里入手?”
“大硅片!”
半導體產業最上游的基礎材料。
目前,大硅片行業市占率最高的企業,是櫻花國的信越日化。
據說,他們生產出的單晶硅,在純度上已經達到了13N,也就是99.99999999999(13個9),可謂是獨領風騷,無人可及。
當然,他們13N的大硅片目前還做不到商業化,只是實驗室的產品,用來秀肌肉的。
就像臺積電號稱他們能做到3nm制程的芯片,實際上做到是能做到,但能做到和能量產是兩回事。
能量產和可商業化,又有一段很大的距離。
臺積電能做到3nm制程的芯片,只是說他們最先進的水平能達到這個程度,并不是說他們現在就能夠將它商業化。
這是兩個概念。
不過,這里也能看到最先進的芯片代工廠和國內的差距有多大。
華芯國際目前能生產的最先進制程的芯片,只有14nm,而且這個14nm和臺積電的3nm一樣,都是不能商業化的。
換句話,目前華芯國際連14nm的芯片都造不出來。
言歸正傳。
不談占據半導體行業話語權,國內目前正緊缺高純度的大硅片,尤其是大尺寸、高純度的大硅片。
這里的大尺寸,指的是尺寸達到12英寸的大硅片。
要知道,硅片的尺寸越大,單個晶圓生產出的芯片就越多,芯片的制造成本就越低。
所以相同純度下,大尺寸硅片遠比小尺寸硅片受歡迎。
目前的硅片市場,從尺寸上,可以劃分為6英寸、8英寸和12英寸。
其中,12英寸的電子級硅片,全部被國外廠商壟斷。
宸升科技的目標,就是12英寸甚至更大尺寸、更高純度的硅片。
說實話,生產大硅片的難度,可能是要比生產光刻機要簡單一點,畢竟生產光刻機需要幾千個零件。
但將一件本就做到極致的材料再往前推進一步,這個難度就算比光刻機低,也差不多是地獄級難度。
依靠國內的機械設備,就算宸升科技有完整的生產技術,也會因為缺乏生產設備而無法生產。
至于向國外求購先進設備?根據瓦森納協定的禁運條例,想也別想。
所以,陸宸必須另辟蹊徑。
最好能有一種,既不需要用到先進設備,又能生產出高純度硅片的技術。
只有這樣,宸升科技才能一舉打破西方在高端半導體行業的封鎖,讓陸宸在面對北美制裁時,能夠有談判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