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陸宸要進軍大硅片行業,秦若瀾第二天就拿來了一份可行性計劃書。
這份計劃書里面介紹了國內大硅片行業的現狀,以及目前正在從事這個行業的幾家龍頭公司。
按照秦若瀾的想法,想要在半年內做出成果,只有采用入股的方式,去支持技術最先進的一家大硅片生廠商。
讓他們盡快追上國際同行。
這并不是什么完全不可能的事,要知道,目前華國的公司,已經具備了小規模生產8英寸電子級硅片的能力。
只要有足夠的資金,完全能大規模生產。
8英寸電子級硅片都突破了,12英寸還遠嗎?
當然,即便突破12英寸硅片,距離一流水平還是有所差距,因為信越日化已經能大規模生產12N、12英寸的大硅片了。
這種水平的電子硅片,才是各大芯片生廠商最急需的材料。
因為硅片的純度越高,芯片的良品率也就越高,也越容易突破現有的制程水平。
要知道,一枚指甲蓋大小的芯片,意味著在指甲蓋大小的硅片中鋪設幾十上百億道晶體管。
所謂的3nm制程,指的就是兩道晶體管的間隔。
如果硅片中含有雜質,如何鋪設晶體管?
別說3nm,12nm甚至120nm都夠嗆,所以說硅片的純度要越高越好,芯片廠商巴不得硅片純度能達到100%才好。
當然,這個世界上不存在什么純度100%的物質。
任何物質都有雜質。
科學水平的不斷進步,也只是讓單晶硅的純度不斷提升,比如信越的實驗室將單晶硅的純度從11N推進到13N。
未來必然還會推進到更高的程度。
“這就是這幾家大硅片龍頭公司的資料。”
說著,秦若瀾將一份文件遞了過來。
陸宸接過文件,翻看起來。
良久,他搖了搖頭:“還是差點的有點遠。”
秦若瀾點點頭,“我知道,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我們在材料上的差距,和西方發達國家太大了。”
“是啊,材料的差距就是基礎科學的差距,說到底,還是我們基礎科學太差。”
聞言,秦若瀾抿了抿嘴。
都知道國內基礎科學水平差,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想要提升基礎科學水平,真不像提升經濟那樣簡單。
這需要時間的沉淀,說句不好聽的,這是一項百年工程,必須要從最基礎的教育著手。
當然,想要提升基礎科學水平,前提要有充足的經濟保障。
否則飯都吃不飽,還談什么發展基礎科技。
陸宸放下手中的資料:“想靠他們估計是不行了,因為我們不僅要做到插足大硅片行業那么簡單,還必須要做到技術壟斷!就像我們的電池管理系統這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半導體行業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聞言,秦若瀾張了張嘴:“那......我們該怎么做?”
“先組建一家研究單晶硅技術的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