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尼亞中部。
距離文明科學城數百公里處,一座航天城佇立在這里。
這座航天城,前身是寰宇衛星發射中心。
不過,隨著陸洲和陸星的團隊聯手研制空天運輸機后,與之相配套的航天城,也早早的就建造起來。
早在數月前,這座前身是寰宇衛星發射中心的航天城,就由宸升建筑改造完成了。
目前而言。
人類將物質運輸到太空中去,有這兩種運載手段。
分別是運載火箭和航天飛機兩種技術。
但隨著技術的發展,航天飛機這種明明可重復利用的技術,卻逐漸被人類淘汰了。
是航天飛機技術落后于運載火箭技術嗎?
事實并非如此。
航天飛機被淘汰的原因只有一個,太費錢,搞不起!
從航天飛機本身制造的角度,這架高精密度的航天器,由高達200多萬個精密零件組成,其造價比起運載火箭要高太多了。
不僅如此。
航天飛機的發射成本也高的嚇人。
早在十幾年前,一架航天飛機的發射成本高達6億美金左右,這還只是多次發射后,成本被攤薄后的結果。
如果是單獨發射,成本還得飆升幾十個百分點。
這么高昂的費用,讓美利堅這個土老財當年也直呼受不了,到最后不得不借著航天飛機出事的借口,放棄了這一技術路線。
陸洲和陸星兩個團隊合力研制出的空天運輸機,從相似程度上來說,很明顯要和航天飛機更像一些。
只不過比起航天飛機背著的巨大液體發射箱,陸洲團隊研制出的空天運輸機,采用的是核聚變引擎作為動力。,并采用了獨一無二的電推動系統。
讓其不僅能夠在大氣環境內飛行,還能在突破大氣層后,由其攜帶的工質在太空中飛行。
由于電推進系統的先進性,這一款空天飛機在太空環境下所需攜帶的工質遠遠小于航天飛機和運載火箭。
讓原本載重量就無比夸張的空天運輸機,能夠運載更多的物質進入太空,大大降低了運載單價。
當然。
這里的運載單價沒有將空天運輸機的制造成本考慮進去,否則這個成本也足以讓人咋舌。
但發展航天技術就是這樣。
哪怕陸宸有著遠遠領先于世界的技術,但想要不花錢就將物品運輸到太空中去,無疑是癡人說夢。
航天城內。
陸宸站在主控室內。
身邊圍繞著陸洲以及陸星團隊的核心研究人員。
屏幕內。
一艘乳白色的巨大航天器,匍匐在航天城的跑道上。
“它有名字嗎?”
看著主控室內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員不斷忙碌,陸宸小聲向陪同在他身邊的陸洲問道。
聽到這個問題,負責主持這個項目的陸洲笑著道:“有!它的名字叫天樞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