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生補充道:“我們準備的書籍都從京都運了過來,教學用的課本前日里已經找了幾家印刷的作坊開始雕刻模具,等第一版出來沒有問題就可以大量的印制。”
“有幾位先生等不及過年就會過來,大概年底的時候會到,都是拖家帶口的熙你要準備好他們住的地方。”
汪如心點頭,“先生家眷所住的地方已經完工,只能再晾干搬了家具進去即可。”
林先生又說了幾件幾人才走到廣場上,汪如心指著一小片竹林道:
“那邊竹林后的房子是我們答應蓋的功德墻,里面的都是記錄的仙居縣的百姓為學院捐資的銀錢,已經完工了要不要去看看?”
林老先生幾人面色微沉,點了頭就徑直走了過去。
繞過竹林見了一座拱門,走進去是一連三間的屋子,屋子里四周立著好些木墻,上面用油漆寫著一串串的名字和后面所捐款的金額,密密麻麻和人名看的幾人心中激蕩。
最多的一千兩,最少的十文,一眼望去大多都是十文二十文幾十文不等不小額捐款,仙居縣的百姓以家為單位幾乎都捐了錢,汪如心還記得那個時候的仙居縣城賣雞鴨的一時間多出來不少,都是為了給學院捐錢。
“我曾答應過那些捐款的百姓,等學院建成后允許他們都來參觀,日子就定在年底。”
好一會兒林老先生才吐出一口濁氣,道:“這些銀錢無論多寡都是百姓們對學院的殷殷期望,我等必要擔起造福天下百姓的重責培育出能真正為百姓做實事的人方能對得起這一份殷殷期待。”
“學子門也都應當時常來看看,知曉物力維艱方不負百姓期望。”
汪如心站在一旁,看著老先生們長吁短嘆,當時籌建學院的資金其實通過幾家富有的人家就能完成,之所有讓所有仙居縣的百姓參與其中一時為了避免往后有人會說她大權在握妄圖掌控天下學子,二是想要為這學院增加一份底蘊,這份底蘊就是寄托了百姓的期望。
一直到日落,汪如心才陪著幾人出了學院的大門,不知什么時候已經起了淡淡的薄霧,沐浴在霧氣里的小麥青菜和油菜籽貪婪的汲取著一切養分,遠處傳來雞鳴狗吠的聲音又讓這邊寧靜祥和多了生活的氣息。
將三位老先生送回了存菊堂汪如心淡定從容的進了玉蘭院忽然提起裙擺大步流星的進了書房。
“喜鵲,磨墨。”
她可是被罰了抄書的人,明日又要去縣城看鋪子定下校服的制作,還要去看看吳含冬眼下如何,不抓緊時間她什么時候才抄寫的完。
晚上她飯也沒有出門用,燕兒給她端進來三兩口吃了繼續抄寫。
“你家姑娘在做什么?”
姜靜然的聲音在外面響起,而后推開了門走了進來。
“圓兒,你在寫什么?”
汪如心頭也沒抬,專心致志的說道:“表姐,我被先生罰抄書,你找我娘說話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