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為什么要無視IBM呢?”楊怡雯繼續問道。
蘇遠山笑了笑:“三言兩語說不清楚,不過你們好好想想,IBM給你們的感覺是什么?或者說,想到IBM推出瀏覽器,你們覺得搭不搭?”
三人思考了一下便同時搖頭。
卡莉笑道:“IBM是一副貴族老爺的做派,它身上沒有互聯網氣質。”
“冰菓!”蘇遠山打了個響指,贊賞道:“是的,IBM從來都是高高在上的……哪怕是他們推出的個人計算機,也透著那么的高貴和別扭。以至于現在在個人電腦領域被戴爾康博惠普三家摁著打……要知道,IBM還是個人電腦的領航者呢!”
“這種貴族老爺,做做企業級的客戶也就算了,想殺進面對個人用戶的瀏覽器領域,還是遲早洗洗睡吧。”
“至于說SUN……(上章寫成甲骨文了)”
三個人便同時望向了他。
因為蘇遠山剛才說,要死磕SUN。
大家都想知道,蘇遠山為什么要死磕SUN,以及為什么有信心死磕SUN。
作為一家80年代起家的老牌IT企業,太陽電腦公司的出身簡直正統得不能再正統——眾所周知,硅谷的成功離不開斯坦福大學。
而SUN便是由斯坦福大學的一干精英創辦的。
SUN,雖然意思是“日”。但它實際上是三個單詞的縮寫。
StanfordUniversityNetwork——斯坦福大學網絡。
聽聽這個詞就知道,它是多么的根紅苗正又透著逼格和驕傲。
在過去的十年間,它一直都是走的軟硬結合的路線,或者說,走的apple的路線。但和蘋果公司側重于個人用戶不同,它的方向一直側重于企業級用戶。
它除了擁有自己的處理器——基于精簡指令集的Sparc處理器之外,還有自己基于BSDUnix的SunOS半開源操作系統,后來改名為Solaris,而SunOS則被表述為Solaris的內核——實際上還是Unix。
左手操作系統,右手處理器——這很Apple。
所謂身懷利器,殺心自起。
依靠著這兩件法寶,SUN開始在企業級市場和DEC——DigitalEquipmentCorporation(數字設備公司),HP(惠普),以及SGI(硅圖)等專著小型機和工作站的企業展開正面廝殺。
在舊時空,依靠著JAVA的成功,SUN幾乎以蹂躪的姿勢打敗了這些“弱小”的對手,直到他們遇到了IBM和微軟。
JAVA成功后,SUN也創建了Java標準制定組織JCP。同時大量公司紛紛采用Java語言,這讓SUN飄然得很厲害,以至于它并沒有意識到,作為一門(工具化)語言,工具才是至關重要的。
因此當它回過神來,開始通過收購諸如NetBeans和ForteSoftware,并大量投資相關的開發項目時,IBM給了它當頭一棒。
——IBM放出了開源的Java開發環境Eclipse。
這樣的結果是,許多第三方工具開始將Eclipse作為自身業務的業務平臺,與其他第三方Java工具分享文件。
(當然了……鑒于藍色巨人的偉大尿性。Eclipse最終會被JAVA的直系血親IDEA——全稱IntelliJIDEA所干掉這是必然。)
至于對上微軟,那就更不消說了。
90年代末期的微軟打SUN那就是打兒子——wintel聯盟,又豈是小小的Sun所能抵擋的?
于是當互聯網寒冬來臨的那一刻,SUN,這個市值曾經超過兩千億美元,市值位列第二的科技巨頭便轟然倒塌,最后以不到七十五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甲骨文。
這便是SUN的前世。(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索看看……我就不繼續水字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