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遠山這句話說的還真是事實,遠芯科技園那么多小組,如果非得找一個什么都懂一點的人,那還真非蘇遠山莫屬了。
而席小丁這種,就讓他去搞數學軟件,深度學習,人工智能得了……
反正這些都是今后的方向,而且他手下一幫搞數學的,也只能在搞這些的時候才最是物有所值。
這邊蘇遠山手機放下沒多久便又響了起來,蘇遠山接通后,便聽到父親的聲音響起了。
“小山,忙完沒?”
“還好,什么事,爸。”蘇遠山換了個懶散的姿勢,他知道最近超算主板已經到了關鍵時期,找自己肯定是不會讓自己幫忙的——這玩意蘇遠山可真不會,就算他爹讓他幫忙他也只能干瞪眼。
“沒什么事,就是告訴你,關于91系列單片機的技術論文已經過了ISSCC,大概月底見刊。”
“真的!”蘇遠山一躍而起:“恭喜,爸!”
“呵呵,不就一篇論文嘛。”
電話中,蘇星河教授倒還真有點淡定。
雖然一直被兒子熏陶,但蘇星河教授依舊不可避免地帶有不少老派知識分子的烙印。譬如他就認為,自己都已經著書立說了——還不止一本。再**文沒什么意義,一切以拿出成果為準。
譬如在開發16位單片機過程中,蘇星河就創造性地采用了三級流水線,從而使得執行效率和穩定性都大大提高,簡直就是為工業控制領域量身定做的。
國家那么多科學界的先驅,你看誰在國外發過什么論文了?
但蘇遠山不一樣,蘇遠山一直都竄掇父親,一定要投論文……他還不光竄掇父親,還一直竄掇幾個師兄也要往國外期刊發,哪怕是影響力不那么大,也得發。
這談不上什么要“讓外國人認可”,而是影響力。
于是蘇星河教授便投了——先改了一次,然后在寄出16位單片機的樣片之后,一次通過。
“爸,你不知道……這真的是國內半導體,乃至國內科研界的一大步。”
蘇遠山深深地吸了口氣。
ISSCC(國際固態電路會議),號稱是芯片設計中的奧林匹克,它只發布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最高水平的成果。
此外還有JSSC(IEEE固態電路期刊)——算是對ISSCC的擴展補充,兩者的影響力和價值是等同的。
要上去的條件很簡單,二選一或者二選二。
最牛逼,創造性。
這也意味著,16位單片機以及采取的家主
要知道,國內是直到2005年了,才有第一篇誕生于大陸地區的ISSCC論文。
而此后的十幾年中,每年的數量平均下來也就一篇。
而且有過經歷的蘇遠山知道,國內的科研界在90年代之前,基本上都和父親一樣,只管埋頭猛搞,然后參加國外什么會議都是抱著“見識”“學習”的態度去的。
直到90年代中后期,大批的海龜學者回國,這才慢慢開始整體拓展視野,從而積極擁抱國際科領域,積極刊發期刊,然后建立完善了今后的論文制度。
而且這片ISSCC的主要意義還在于:這表示大陸從一個被“制裁”的單片機盲區,已經走到了國際先進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