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風聲了,正準備找段勇平聊一聊,你說。”
“一句話,就是遠芯設立標準,然后通過選擇合作伙伴的方式,將所有零部件都分包出去。”
蘇遠山喝了口茶,開始為黎書記仔細講解起垂直采購體系的特點來。
按照現在遠芯的體量和產量,垂直采購放在國際上顯然不行。但如果放在國內……那就恰好能夠與國內的制造業一同成長!
……
回到車上,蘇遠山輕輕呼了口氣:“這老頭比滬市還難打發……老盯著晶圓廠不放。”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那是因為半導體行業確實大有前途。”周小慧席上安全帶,抿笑道:“聽說他也是搞技術出身的吧?”
“嗯,機械專業畢業,完了進二汽造汽車,據說在一線技術上干了十幾年。你見他那手,一看就是握慣了扳手的。”蘇遠山打趣道。
“……”
蘇遠山能在沒人的地方打趣這些領導,她就沒必要跟著了——蘇遠山又不需要跟著拍馬屁。
“不過老頭確實挺行,我見他應該是理解到了垂直采購體系所帶來的整體產業升級的優點了。只要國內加快廢除分配,增加教育投入和擴大招生范圍,別的地方不說,起碼特區這種地方,產業技術升級很快就能實現。”
“未必吧?國內目前的產業設備普遍落后也是事實。”周小慧示意司機先開車,她從副駕駛位轉過頭來望著蘇遠山,認真地分析道:“從落后的設備上,是無法總結出先進技術的,只能總結出……竅門?”
“咦?”蘇遠山便假裝吃驚地盯著周小慧:“行啊你,連這個都懂。”
周小慧便做出個無奈的表情:“……”
“呵呵,設備和技術,在正向潮流中,是螺旋上升的。所以你的擔心是多余的——基礎零部件的生產設備不像光刻機那樣受到各種各樣的制約,而且別小看了竅門,在行業中,它叫Know-how——技術訣竅。很多時候,它甚至會直接左右產品的競爭力。”
“好吧……我狹隘了。”
“嘿嘿,主要是扯到技術我還是有一手的。”蘇遠山閉上眼,開始養神,但不到一分鐘,他便睜開了眼睛:“對了,幫我聯系一下巨人。來都來了……把老史量在一邊有點過意不去。”
周小慧馬上掏出手機和電話本,一邊翻一邊道:“約他什么時候見面?”
“你問他在哪,如果特區,就今天,如果不在,就明天最好。”
蘇遠山重新閉上眼,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國內這幫搞游戲的,確實……真的有點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