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遠山見鄭振川興意闌珊的模樣,知道不能太打擊這位把滿腔熱忱都投入了國產光刻機的老爺子,微微一笑道:“我們會和首都精科那邊商議,也會和外貿部和發改委討論一下,看能不能取得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什么辦法?”
“這就要催一催曲慧姐那邊了——如果可能,我希望在未來半年到一年之內,雙工件臺就能夠運用在光刻機上,然后給國產光刻機一年左右的時間來建立優勢,拿到訂單——只要能夠滿足0.18微米的工藝,德遠就會采購,甚至那些專門搞DRAM的企業更會爭先恐后的采購!”
“然后雙工件臺出口——在國外光刻機企業的雙工件臺項目剛啟動的時候,我們就變成反過來摧毀他們技術和產業的一方了。只要我們一直保持對技術的推進,那么將變得無可替代。”
“而只要工件臺實現了跨越式的進步,到時候再禁止出口,只用在國產光刻機上不好嗎?”
蘇遠山一口氣說完,便望向鄭振川。
想了想后,覺得自己還可以給鄭振川打一下氣。
“鄭叔,然后光源部分……相信我,馬上我們就能搞定Arf光源。而且我們也有了突破193nm的方案。”
聽到這里,鄭振川倏然一驚!
他是搞光刻機的,當然知道193nm現在成了一個被行業內集體頭疼的問題——要知道,光源的技術一直都領先于光刻機整機本身的技術。而光源的理論,更是早在光源造出來之前的數年、數十年就奠定了下來。
但真當實現了193nm的Arf光源,開始研究下一代光源后,大家才發現這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都逼得燈塔國那邊搞EUV聯盟,直接跳過152,走極紫外路線了,你說難度大不大?
蘇遠山現在告訴他,有突破193nm的方案!
那豈不是……
“你說的是真的?”鄭振川盯著蘇遠山:“你別騙我,我認識一大幫搞光源的——我回頭就問老趙去。”
蘇遠山哭笑不得:“你問他也沒用,保密的。”
“……”
“鄭叔,所以別著急。雙工件臺,如果只用在國產光刻機上,只是算是錦上添花。當我們真正超越193nm的時候,才是國產光刻機擁有核心競爭力的時候。”
鄭振川半信半疑地看著蘇遠山,最終還是點了點頭。
隨后,他便和蘇遠山一起望向曲慧。
感受到兩人的目光,曲慧突然覺得這兩人的視線重逾千斤。
“意思是,全部的壓力都落在首都精科身上了?”
“不,不是壓力。”蘇遠山微微一笑。
“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