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頭鄉是崖河市最重要的漁場之一,城市里和農村集市上的海產品有三分之一的份額來自這里。
整個山南頭鄉有大小漁船幾百艘,每年能捕獲數十萬噸的海產品。
每天騎著幸福摩托到山南頭海邊來拉魚的魚販子絡繹不絕,人數在百人以上。
“你想怎么干?”梁涼反問了一句。
“我想買個摩托車趕集市,一天劃拉個三十二十的。”
這也就小販子的路數。
“雖然也是條道兒,不過風吹日曬的太辛苦了,而且你的那些小弟也借不上多少光。”
“這倒也是。”
“我給你出個主意,你想辦法包一些船,把海產品的批發權弄在手里。”
閆濤似乎沒弄明白怎么回事兒。
“拿黃桂城這片海做個比喻,你從船上把海貨包下來,然后少加一點批給那些販子。”
這就是俗稱的扒皮。
上一世這貨就是這么干的,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對海鮮的需求日益增大,他就包下了山南頭鄉這片海域所有漁船的海貨,然后加價批給海貨販子。
那時他的生意不但遍及崖河市還做到了北邊的幾個縣市乃至安山市。
一年賺上百萬的利潤。
但那是十年以后的事情,梁涼只不過把閆濤十年后干的買賣提前拿出來而已。
“這扯了,一船上來的海鮮全包就得過千元,這么多船我到哪里去弄那么多錢?就是把我賣了也湊不夠。”
把你賣了?你才值幾個錢,都不一定比豬肉貴。
“再說人家販子憑什么讓你扒皮?”
閆濤想的也對,要包就的把所有的船包下來,這么多船現在手里沒個十萬八萬根本玩不轉,三年內他是沒這個實力。
“若是全包確實得需要很多資金,不能全包你可以包一樣海產品呀,比如今天漁船上來的有魚蝦貝類等,你可以單抓一樣呀,先挑花錢少的,等你錢攢得差不多了再擴大品種。至于那些販子拿不拿你的貨,這要看你的實力了,你在山南頭以前也是留下名聲了,你的名聲不會這么不值錢吧?要好好加以利用。”
閆濤若有所思。
“如果你覺得這條道現在行不通,那么咱們再開一條道,利用你的名聲把山南頭所有的海灘包下來這總可以吧?”
“包海灘有什么用?”閆濤傻傻地問。
“什么用?你在海邊住,你知道一年有多少人在趕海吧?”
“那可老了,退潮的時候海灘上全是人。”
“這不就完了,你把海灘包下來一年往鄉里是交三萬還是五萬,然后向趕海的人收費,比如趕一斤蜆子收五分錢,一斤海蠣子一毛錢,你會發現一年下來你能掙好幾萬塊錢。等你有了幾萬塊錢,你就可以拿這些錢去干別的,比如說收蝦的季節你去包一個蝦圈,然后利用你的名聲,把這些蝦賣到黃桂城、櫻桃山或者大魚屯冷庫,如果你的名聲夠響,這些冷庫就不敢不買你的貨,再往下還用我再教你嗎?”
閆濤茅塞頓開,這個他覺得行。
“還可以這樣玩兒?”
“這些還只是小打小鬧,等你有幾十萬本錢的時候,你可以通過銀行再貸一部分款建一個自己的冷庫,給外國人加工海產品,一年你可以賺到上百萬元。”
十年后,崖河市最多的企業就是冷凍加工廠,著實誕生了一批玩水產品的富翁。
“兄弟!聽你一句話,等于多讀了好幾年書,明天請你吃飯!”
“飯就免了,將來我有一天走到山南頭鄉,有人要揍我,提你的名字管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