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便宜的和最貴的被梁涼舍棄了。
“蓋平房!起脊房檔次太低,蓋小樓將來處理比較麻煩,就蓋平房吧!蓋五間九米跨度的平房。”
再過五六年,九八年吧!遼南地區就要推行農村小城鎮,高埔鄉道路兩邊就會開發。
等到那個時候,梁涼家最低程度也會到高埔鄉去蓋個小樓,再高級點可能會到崖河市內去定居。
至于去大城市他一點沒有想法。
這樣,他如果在這里蓋個小樓將來能不能賣出去都是個問題。
所以,既不落檔次將來又好處理就是平房了。
等住個六七年把平房賣了,先到鄉所在地道邊蓋棟小樓住著,將來再到什么地方以后再說。
蓋一棟平房從打地基到人入住得兩萬塊錢,以梁家現在的水平,條件還允許。
“瓦匠找了沒有?”
“找了!就是咱隊謝德才那幫人。”
徐德才那幫人從九五年左右開始蓋民房,也是老瓦匠班了。
“這料備的怎么樣了?”
瓦匠只管蓋房掙手工錢,不包料,蓋房子各種材料就得自己買。
“打地基的石頭拉夠了,沙子也差不多了,磚才拉了一萬,木料也備齊了,水泥這些東西不到開工也用不上,再就是場打上下圈梁的鋼筋了。”梁本堂向兒子做了介紹。
算算好像也不差多少材料了。
“過完年我還得在外面跑,家里我是一點幫不上忙了,就只能靠你和我媽兩個辛苦了。”
“沒事兒!等到明年七八月份咱家新房子就可以住了,等新房子蓋好,給你找個媳婦,定個親。”
“媽!我才多大你就著急這個?好像你兒子娶不上媳婦似的。”
“早點找好,免得到時候找不著好的。”
梁涼我心累,到時候往家領哪個都夠他犯愁了,母親還擔心他找不著好的。
該是出去轉悠轉悠的時候了,否則接下來母親的話題大多都應該和她的終身大事有關。
他現在嚴格來說離18歲還差了幾天,這怎么就開始張羅媳婦了?
三十六計,還是走為上。
梁涼下地把琴袋掛在墻上:“別讓我妹妹和我弟弟亂動啊!七八千塊呢!我到下邊小店去轉悠轉悠。”
“11點回來吃飯!”
梁涼出了家門,走出院子想象一直來到了他們這趟街口那間小店。
冬天小店里的人是最多的,不但火爐子周圍圍了一圈人,其他地方也都是人。
從十五六歲的少年到六七十歲的老頭,涵蓋各個年齡段,男女都有。
梁涼進入后和小店里的老少爺們挨個打招呼。
男的遞煙女的撒糖。
接著就是回答父老鄉親們提出的各種問題,也就是介紹自己,這陣子在外邊都干了些什么。
一直在小店和鄉親們扯到中午,回家吃飯。
吃完午飯,梁涼就回到自己和弟弟住的屋子,準備先睡一覺。
暫時什么東西也不想,就是在家好好休息玩玩,等三天后再開始考慮召集樂隊的事兒。
壞了!王帆這貨沒有傳呼機,也沒有留個電話號碼。
他要找他還得到他家去。
這霉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