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頭片子!你懂什么!以后對我要尊敬,再胡說八道小心我扣你工資。”
小姑娘眼睛卡吧卡吧,這才想起梁涼是琴行經理。
“畢哥!你這開始做吉他了?”梁涼看到那準備打磨的已經比較光滑的琴頭問。
“從你回崖河后,我就按照你列的單子,買了一些體積不大價錢不高的工具,嘗試著開始做吉他,沒有設備的我就純手工制作,我已經做出一把了。”
“啊!你都做出一把了,我看看什么樣?”
畢勝從柜臺底下拿出一把木吉他。
梁涼接過吉他,先是大概地看了一眼總體,然后一個部位一個部位的看工藝。
從琴頭到琴柄到箱體看了一遍。
總體來說這把吉他從散面看就不是一把成品,一眼就能看出這把木吉他的做工比較粗糙,連箱體邊線都沒上,漆上的也不好不均勻,有點花花嗒嗒的。
但這些暫時都不重要,這畢竟是畢勝做的第一把吉他,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合格。
這些都是小節,慢慢處理是可以彌補的,關鍵是看音色。
梁涼用了很長時間調音,怎么調音都不是很準。
“這把吉他指板打磨不精細,而且選用的材料似乎不太合適。”
指板和音質的好壞有巨大的關系。
“我買了一本書,上邊說做指板用什么烏木桃心木什么的,咱弄不到,就用塊椴木湊合了。”
“不用看書上它們瞎比比,按照他們的說法,做把吉他離了外國的木料還做不成了,你就用咱們北方能找到的木材挨個試驗一遍,保證能找到合適的材料。”
北方地區木材品種也是成百上千種,找個做吉他的材料會找不著?
指板這東西要求耐磨,越硬的木材越耐磨。
梁涼就不信,北方高緯度地區生產的木材會比南半球低緯度出產的木材軟,這不是唬人嗎!
只要耐心去找,保證能找到不輸于烏木的材料。
“這第二把吉他我就換了塊楓木,如果還不好,下一把我準備用水曲柳試試,挨個試驗總能找到合適的。”
“材料您以后可以慢慢試,還有你這把吉他的品線定的也不規范,品線和紙板之間的間隙有些大,你這品線釘的能把調音的人氣吐血,還有…”
梁涼一項一項地指出了畢勝這把吉他比較嚴重的問題。
等把問題挑完了,這把吉他也就只能當燒柴了。
梁涼這一番話把必勝說的都泄氣了。
“小梁!你說我這個想法是不是做白日夢了?”
“萬事開頭難,一開始你就成功了那以后還怎么混?我這些天在家閑著沒事也做了一把電吉他,你看就是他它。”
梁涼把自己那把電吉他從琴盒里拿出來。
“椴木的琴身,楓木的琴頸,不過我懶得鏤空,直接就用了一塊實木,整的比較沉。”
畢勝接過梁涼制作的那把電吉他,摸來摸去。
“還是你做的比我好,起碼摸著給人一種光滑的感覺。”
“做時間長了你也能達到這種水平的,你好好做一定會做成功的,將來說不定就做出名堂了。”
“有你的鼓勵,我覺得我就有信心了!”
“你也不用去做別的,你就專心地研究木吉,咱們東北是林業區不缺材料,這個產業如果發展好了,是真的很有作為的。”
發展一下吉他事業弄不好還真是一條適合本地發展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