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月麗的公司主要生產電子配件,但具體都生產什么梁涼并不清楚。
雖然他來過一次,但只是在他企業的大門口進行了一次露天表演,并沒有問他們企業具體的生產情況。
呂月麗顯然還認識梁涼,對梁涼的接待十分熱情。
“大明星!怎么有時間到我這小廟里來了?請坐!”
“呂總!可別叫我什么大明星,我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
呂月麗給梁涼倒了一杯冷飲:“聽說你的樂隊現在非常的紅火,你們出了兩本專輯,銷量都過了百萬,我都聽過,非常的優秀!”
“混口飯吃而已,與你們這些企業家相比,我們這種人活著,其實沒什么意義!”
“這是說到哪里去了?怎么沒意義?每個行業存在都是有它獨自生存的意義,創造文化食糧,豐富人民大眾的文化生活,這就是你們的貢獻!”
“話是這么說,但與你們這些干實體的人相比,我們這一行真的顯得微不足道。”
國家的繁榮富強是通過勤勞的雙手干出來的,并不是用嗓子唱出來的。
“小梁!你今天到我這里來,不會是專門和我討論這個的吧?”
“當然不是!我今天來是要問幾件事情的,對了!呂總!你們企業主要都生產什么產品?”
梁涼自然是不能直奔主題,詢問閆良的事情,怎么也得采取迂回戰術繞一個圈子,于是就隨口問出了這么一個轉移視線的問題。
“我們企業生產的東西都是些小玩意,幾乎沒一個大件,就是一些電子管晶體管這些東西,大概生產最大的部件就是給吉他廠生產的拾音器了,也還沒超過十公分長。”
“生產什么?拾音器?”
梁涼腦袋里正在顛倒詞匯,想著怎么能把話題拐到閆良身上,但是拾音器這個名詞突然蹦出來,一下引起了他的注意。
“就是你們彈的電吉他上用的那種拾音器,各個部位用的,單線圈雙線圈的都有。”
這真是老母豬掉進泔水缸撿著便宜了,沒想到歪打正著竟然問出這么個話題。
有一句古話說的好: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梁涼正準備尋找國內生產吉他配件的企業而找不著門,這天上就掉下個林妹妹。
梁涼立刻就來了精神:“呂總!你們生產的拾音器都有什么檔次的?”
“什么檔次都有,從幾十塊錢到幾百塊錢全都有。”
“你們生產的這些拾音器都出口了,還是在國內銷售?”
“全都有啊!這么說吧,國內做吉他的企業,尤其是那些外資企業,他們生產的中低檔產品有將近1/5的比例是用我們廠的產品,就是外國有很多做吉他的企業,中低檔的產品也有很多是用我們生產的部件。除了拾音器外我們還生產吉他上其它電子部件,包括中低檔的鋼弦。”
梁涼這就有點無語了,合著呂月麗的企業就是專門給自己預備的嗎?
怎么自己想找什么她這兒就有什么。
“呂姐!有沒有到連灣市去開分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