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來做好的琴體和琴頸是兩分開的,現在它們已經結合在了一起。
他那鉆進牛角里的弟弟正在給吉他安裝拾音器,不對!已經安裝完拾音器了,正在安裝琴弦。
這已經是一把電子琴最后的幾個步驟之一了。
梁涼有些發呆,他好像并沒有教到這個地步,他怎么就學會了呢?
難道照著圖紙?
這不可能!
就一天的時間,梁風能看懂那些圖紙就不錯了。
雖然一把普通電吉他的圖紙不是什么高精尖的技術,但也不是一天就能全部看懂并且掌握的。
就是天才也不可能。
他弟弟是天才嗎?
從任意一個角度看都不像天才。
梁涼輕輕走到梁風的對面,梁風也恰在這個時候安裝好啦最后一道琴弦。
“哥你回來的正好,我剛把這把親裝好,你試試音看怎么樣?”
梁風不會彈吉他自然也就不會調音。
一個不會彈吉他的人做出了一把吉他,這事情聽著特別的不協調。
梁涼拿過吉他開始調琴。
品絲找平,弦距八度調整…
這把琴從外觀來看還是說得過去的,琴身指板和琴頸的連接算不上優秀但也勉強算合格了。
梁風第一次粘連琴身指板和琴頸,能做到這種程度,已經差點驚掉梁涼下巴了。
上一世他做了好長時間的琴,也不過才是這種水平。
有些人天生適合干某一項事業在梁風的身上又一次得到驗證。
一把電吉他手感是很重要的方面,對一些樂手來說還可能是頭等大事兒。
這把琴在這方面梁涼感覺也過得去,也算是勉強及格。
關于打品的問題在這把琴上有些瑕疵,按住九品彈奏,會碰到十品發出雜音。
梁涼一邊調試一邊彈奏,十幾分鐘后,這把電吉他調試完了。
梁涼對它的評定也就出來了。
這把琴因為他從南方采購了正品的部件,雖然只是國產部件,但也比他上一把琴用的部件正規,這樣整把琴的品質比上一把琴的品質有了一個整體的提升。
如果上一把琴和進口琴相比屬于人家一千塊錢以下的檔次,那么這把琴最低也達到外國同類琴一千到一千五百塊錢的檔次了。
就算如此依然是低檔貨。
不過老外在這一區間并沒有什么產品出現,人家的低檔琴在九十年代那也是一千五以上的。
這把琴的成本比上一把高,但也沒超過一百五十元,它在琴行里賣五百塊錢應該是綽綽有余,但賣二三百塊也不是不行。
“以后每把琴你都能做到這個水準就行。”
梁涼對梁風的要求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