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專輯開售日是十一月二號。
在海運歌舞廳門前的黃海廣場,海韻公司搭建了舞臺,淘金夫婦帶著他們教出的學員在舞臺上邊唱邊舞,舞臺下就有這張專輯的零售處。
小倩和小瑤以及許梅就是臺上伴舞的演員,舞姿中規中矩,隨風舞動分外妖嬈。
看來這幾個月她們學得不錯,可以單獨出來表演了。
既然這樣也該為她們準備重組后的第一張專輯了,舞蹈就讓淘金夫妻設計。
與此同時,在松陽、長春、哈濱和京城,所有的海韻小劇場也都進行了這張專輯的小型發行儀式。
然后淘金的這張專輯開售進入市場。
專輯售賣半個月后,銷量超過十萬。
這個十萬的銷量可不是指錄音帶,而是指光盤。
淘金這張專輯的光盤銷量超過十萬的時候,錄音帶的銷量,才剛剛達到八萬多。
這可能是這兩年國內發行專輯的所有歌手里第一個光盤銷量超過錄音帶銷量的專輯了。
VCD的普及量雖然以極快的速度增長,但還是沒達到潮水般普及的程度。
畢雖然現在一臺VCD機售價低于三千元了,但依然高過兩千元,這還不是所有人都能買起的價格。
等到了九八年以后,影碟機的售價降到一千五百元以下才會真正的普及,2000年后,影碟機的售價下降到千元以下,那時才能達到戶均一臺的程度。
那個時期才是光盤銷量最大的時候。
錄音帶還有最后幾年的輝煌,拖拖拉拉的會一直延續到二零零五年前后,等mp3出現后,它才會正式的退出歷史的舞臺。
起碼在九八年前,光盤的銷量都不會超過錄音帶。
淘金的專輯卻走出了一條相反的道路,他的專輯從銷售支出開始,光盤的銷量就始終壓了錄音帶一頭。
買光盤的以青年和中年居多,這一部分人是為了欣賞淘金的舞姿,聽他的歌倒在其次。
甚至有些家庭為了欣賞他的舞姿,還現去買了影碟機。
這張專輯的銷量還說不上火爆,但卻帶動了影碟機的部分銷量。
專輯上市半個月,光盤錄音帶合計銷量將近二十萬張。
這個成績梁涼還是非常滿意的,看樣子達到五十萬的銷量不在話下。
持續賣到過年時候,百萬也不是不可能。
梁涼的推測還是靠譜的,淘金這張專輯到了年底還真就賣出了百萬的銷量。
原本已經處在過氣邊緣的淘金憑著這張專輯再次回到大眾的視野,也再次得到了春晚導演組發出的邀請,也再一次登上了春晚舞臺。
他在春晚舞臺上來了一場歌伴舞,返回身又刺激了專輯的銷量,他這張專輯最終的銷量定格在一百六十萬張上。
這已經超出了梁涼的預料。
淘金專輯發售后一直到過年的這段日子,海韻音像公司陸續又發售了好幾本合集。
這些合集都是他們簽下的各小樂隊的作品。
既然簽下這些樂隊,自然就要讓他們的作品有在人前展示的機會,否則簽他們干啥。
這些樂隊單獨出專輯的話既沒有知名度也沒有那么多作品,就只能把他們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集中在一起進行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