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以變遷了模樣
確定那幸福的方向
燃燒吧,心中的太陽
…
“好!”
當梁涼用吉他把這首新歌唱完,聽到這首歌齊聲叫好。
“有這首歌主打,這張專輯的銷量也應該差不了。”
劉文首先發表意見。
這首歌曲的名字叫《沒有理想何必遠方》。
歌曲定下后,下一步就是錄制MTV和錄音了。
也就在這個時候,張歇背著行李拎著個包走進了海韻音像的院子。
“哈哈!張哥!舍得來了?”
“不來不行,我可拿不出十萬元。”張歇有點垂頭喪氣。
他詢問了謝勁,謝勁給他的建議是去。
如果到海韻就能有片子導為什么不去?
如果繼續留在體制圈子里,再過三年他也未必有親自導演片子的機會。
張歇這么就來了,帶著風塵和希望。
“這意思如果你能拿出十萬元,就肯定不會來!”
“我可沒這么說,這是你自己腦補的。”
既然是來工作的,那自然是要簽工作合同的。
張歇很快就和海韻音像公司簽署了工作合同。
不過工資可不是打賭時說的每月三百,而是多了一百。
即使這樣,四百元的工資在海運公司里還真是最低檔的,和迪廳歌舞廳里的服務員一個水平。
梁涼給張歇的第一個任務不是拍電影,而是拍MTV。
就是他們五一前要出版的這張合集的MTV。
光盤已經從和錄音帶的十比一不到的銷售比例上升到了五比一這么個水平。
九五年初,賣十幾本錄音帶能賣出一張光盤。
到九六年底,這個比例已經變成賣五六本錄音帶就可以帶走一張光盤了。
按照梁涼的算計,到年底光盤和錄音帶的銷售比肯定還會上升,四比一應該是板上釘釘,弄不好還能達到三比一的比例。
光盤生產已經是各音像公司都重視的部分。
在其他音像公司還在用美女風景來充當光盤畫面背景的時候,海韻公司已經把所有歌曲的背景換成了原人。
原人原唱是他們公司出版公司的標準。
李志洲還是連灣日報社的管理人員,他想來想去還是沒敢辭職下海,依然留在了體制內。
這讓梁涼比較遺憾。
導演這些MTV的任務自然就落在了張歇的肩膀上。
不管他愿不愿意,梁涼塞給他兩個學徒。
張歇接了任務后就開始根據這些歌曲的旋律和背景設計創意,創意設計好了就進行拍攝。
這張專輯五一前就要面世,留給他的時間也就兩個多月,要拍攝十二首曲子的MTV,這任務也不算輕松。
張歇這貨從每首曲子的MTV創意,到和原唱合作拍攝,到最后剪輯。
二十天就把這張專輯的MTV全部拍攝完畢。
這讓梁涼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