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兩邊的路燈把大道照耀的十分明亮,前方幾個**歲的孩子在路燈桿子下放鞭炮。
他們的理想很偉大,準備用手里的鞭炮把路燈桿子炸倒。
這種想法必須鼓勵,梁涼一人給了他們十塊錢,讓他們到小店買小鞭,爭取今晚就把這路燈桿子炸倒。
小孩子們歡欣鼓舞地跑小店買小鞭去了。
可能他們相信鞭炮是真的能炸到路燈桿子的。
看著這些孩子歡呼雀躍的樣子,梁涼心情十分的愉悅。
道邊一間游戲廳引起了梁涼的興趣。
游戲廳的經營面積還是挺大的,有十多臺那種街機,還有幾臺麻將機。
過關游戲機前圍著的都是十歲以上的孩子,麻將機前則都是青年。
梁涼本來想看看熱鬧,消磨點時間。
但是這里邊的空氣太污濁了,煙草的味道都辣嗓子,他進去只呆了幾分鐘,就被嗆的跑了出來。
村子里和四周開始響起放發紫鞭的聲音了。
這個時間段放發紫鞭的幾乎都是企業,企業放鞭對照家庭來說要早一點,企業放完了發紫鞭回家放發紫鞭正好。
個人家放發紫鞭一般都在十一點左右。
看看時間十點了,梁涼不在夜色下瞎轉悠了,而是回家準備放鞭迎接新年。
走到吉他廠門口的時候,梁風和其他廠打更的人員還有十幾個年輕人在往門口搬運煙花鞭炮。
離廠子大門三五十米遠的距離上,不少大人帶著孩子在等著看熱鬧。
這些人本村的有,鄰村的也有。
一個是等著看熱鬧,熱鬧看完等著要小錢。
那十幾個幫著搬運鞭炮的青年也都是吉他廠的工人,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特意跑來幫著放鞭的。
放鞭也不白放,梁家是給錢的。
放一次鞭炮給三十,當然不是誰都要,只要十八到三十歲以下的人。
反應敏捷,腿腳利索,有個什么突發事故也好處理。
因此,吉他廠發紫的時候,家里沒有企業的青年都會跑到梁家吉他廠來賺個抽煙錢,每年都有三四十人幫忙。
今年可能因為平山村企業增多幫著放鞭炮的人分散的原因,今晚來幫著放鞭炮的人才十幾個,顯得有些冷清。
雖然放鞭炮的人少了,但是吉他廠放的鞭炮可沒少。
三十多盤鞭制造的帶著火藥味的煙霧足以讓吉他廠的大門像海市蜃樓一樣飄渺。
這大大影響了煙花的觀賞效果。
只能看到空中一閃一閃的,沒看出什么道道。
等最后一個鞭炮響完,煙霧散盡,那些小孩很自覺地在吉他廠門口派好隊,等著老板發錢。
錢不多,取個吉利數字就是八塊八毛八。
裝在紅包里,每個小孩一個。
這種情況下孩子多的就合適了,可以領兩三個。
這個傳統是當初梁涼定下的。
梁風接手吉他廠后這個傳統也接了過去,延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