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蘭希爾細細查看著其中儲存的資料和記憶,感受那些著時代的變遷。
在末日到來后,地球上除了極少部分進入冬眠裝置的精英,大部分普通人都消逝在漫長的黑暗歲月中,直到近1000年后。
那些地底沉睡的人類蘇醒,文明的火焰才再次點燃。
進入新的時代后,由于外界環境的惡劣,人類不得不抱團取暖,變得空前團結,而此時的人類總數不超過三百萬。
他們自南極大陸開始,向著溫暖的地帶遷徙,艦隊一路上經歷了諸多風浪和異獸的襲擊,最后在一處小島上安居下來。至此剩下的人類已不足200萬。
在此安居后,考慮到日后可能面對的各種危險和文明火種斷絕的可能,人類存續委員會召開了第一次會議。
會議中最后決定,人類將暫緩探索世界,而全力研發空天設施,在超凡力量的輔導下,前往天空。
40年后,反重力裝置的雛形被研發出來,此時的人口也恢復到500萬。
第一個浮空之城被建立起來,它由65塊巨型礁石組成,每塊礁石中都有數個反重力懸浮裝置,上面有樹木,土壤,循環生態系統,可以供3000人生活。
這些礁石在空中保持著相近的距離,被鐵索相連,每塊浮空礁石都有著各自的作用,有的用來種植,有的用來居住,也有的用作防衛等。
雖然十分簡陋,但也打下了之后大型浮空城市的雛形。
在今后的60年中,科技開始全面復興,并在超凡力量的引導下,發展出了新方向。
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可控核聚變,這個末日前未來得及成功的項目,如今也終于投入各種運用中,大至城市的浮空運行,小至飛艇的飛行動力爐。
技術開始爆發性擴展,人類的數量也突破1億大關,向著2億前進。
曾經的浮空城逐漸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黃昏時代的人類開始反攻大地,這時時間也走到公元3600左右。
在此期間,為了戰斗,或者讓實力變得更加強大,各個組織和學派于此興起,而其中最為出名的,當屬‘生命之樹教派’和‘機械議會’兩大組織。
在生命之樹教派的鉆研下,擁有超凡力量的智慧種族于此出現。而根據洛蘭希爾的推測,這或許就是獸人的原型。
他們有著各種獸類的特征。
但‘生命之樹教派’對此并不滿意,獸人雖有少許優勢,但還達不到絕對的優勢,于是第二批計劃便提上日程,這次分別‘巨龍計劃’和‘泰坦計劃’。
古老的神話帶給人類無窮的靈感,頂尖的科技在結合超凡力量后,或許正如神話一般魔幻。
龍和巨人出現在大地上,龍之序列和泰坦序列,這兩個名詞也首次出現在記錄中。龍之序列追求毫無死角的強大,無論是防御,攻擊,飛行、適應、靈魂等等。
而泰坦序列則專精于個體的**,他們高達百米,如擎天之柱,行走在大地上。
但在之后的實際戰斗中,生命之樹教派逐漸發現龍之序列的缺點,雖然強大,但可復制性低,繁衍緩慢。
質量的優勢并不能超越數量的優勢,在面對大地和海洋的眾多異獸時,這些零星的巨龍,雖然強大,但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