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在二百多年前的16世紀末,當時綜合實力算得上是全天下數一數二的大諸侯:織田信長所領導的織田氏,對付其中一支佛教勢力:石山本愿寺,前前后后花了足足10年的時間,才總算將石山本愿寺給打服。
為了報復常常來給自己使絆子的佛教勢力,也為了打壓佛教徒的龐大勢力,織田信長于公元1571年火燒佛教徒們的其中一處圣地——比睿山。并屠殺山上所有的一切生靈,不論男女老幼。
日本的佛教有著相當多的宗派。
高野山是佛教真言宗的本山。而比睿山則是佛教天臺宗的本山。
高野山與比睿山皆為日本佛教徒們心中的圣地。
織田信長火燒圣地·比睿山的行徑,讓佛教徒們大為光火,于是織田信長便多了一個稱號——“第六天魔王”,即“佛敵”的意思。
雖然后世人們對織田信長的這一連串打壓佛教勢力的行徑,有著各種各樣的評價,但不能否認的是——他成功將那時囂張得不行的佛教徒們的氣焰給打下去了。
在德川家康終結了戰國亂世、開創江戶幕府后,他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吸收前代所有的經驗教訓,對佛教勢力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
現在的佛教勢力,已不能再像之前那樣擁有夸張的地產與培養、組建僧兵。
他們現在就像一頭被拔了牙齒和爪子的老虎。
但即使被拔了爪牙,老虎始終是老虎。
雖無武力、財力,但他們的政治影響力極大——尤其是高野山。
若在神圣的高野山上造次,只怕全國的佛教徒都會視你為敵。
一口氣吸收了太多令人感到震撼的消息,讓間宮他們仨人一時半會難以緩過神來。
間宮抬起手輕拍了幾下自己的腦門后,朝緒方問道:
“……緒方君,對于之后的行動,你有什么安排?”
“我打算先把我的大釋天和大自在給修好了。”近乎是不假思索地這般回答著的緒方,抬起手摸了摸靜靜躺在他懷里的那張寫有予二住所位置的信紙,“等把刀修好后,試著前往高野山進行調查。”
“你們呢?你們是打算先在大坂調查‘關西人口失蹤事件’嗎?”
“……我們目前的計劃是這樣。”間宮道,“但從你這兒得知的新情報太過重大。”
“我們仨現在就先等主公、源一大人他們過來與我等匯合。”
“待匯合后,再好好考慮下一步該怎么走吧。”
話說到這,間宮的臉上緩緩浮現出思慮之色,嘴巴也隨之緊閉了起來。
他足足安靜了好一會后,才重新揚起視線,看向身旁的緒方,鄭重地道:
“……緒方君。有興趣再像之前一起對付不知火里那樣,與我們葫蘆屋結盟嗎?”
“我們現在都身處大坂,而且目的一致——都是為了調查‘不死’。”
“我們結盟,不論做起什么事,定都會事半功倍。”
“主公她一定也很樂意為‘調查不死’而再與你們結盟。”
間宮拋來橄欖枝——緒方對此,完全在意料之中。
畢竟自己也不是第一次收到葫蘆屋的結盟邀請了。此前他們就結盟過一次,合力對付不知火里。
與葫蘆屋結盟,不論怎么看都是利大于弊。
然而緒方就是沒有對間宮的邀請立即做出回應。
而是先用平靜的目光直直地看著間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