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么能一樣?咱們這吃食新鮮,而且里頭用的是鮮花,到時候阿娘就說這東西吃了可以美容養顏的。”
楊氏一聽,好像也有那么幾分的道理。
蘇錦繡也知道這東西再好,在這種小地方也是賣不上價錢的,所以,做的時候,就特意做的稍微小一些,這樣,他們才能有些賺頭。
“行吧,那咱們明天就到鎮上去試一試,正好是集市哩。”
鎮上逢二、四、八便是集會,人多熱鬧。
所以蘇錦繡的意思也不必每天去,先看看效果如何再說。
第二天,蘇大郎便挑了擔子,打算走著去鎮上,楊氏也背著一個竹簍,她坐了村子里的牛車去。
頭一天,蘇錦繡心里也沒底,所以沒敢做太多,總共做出來了一百多個,自己家人分食了一些,又給二郎裝了一些讓大哥捎去。
最后還余出來幾個,蘇保柱的意思是回頭拿到大屋那邊兒去。
對此,蘇錦繡沒有意見。
大屋那邊住著爺奶,雖說是跟他們這一房并不親厚,可到底是長輩,二哥要考科舉,也不能讓人詬病。
到了晌午做飯的時候,張桂花就有些心焦。
一方面擔心東西賣不出去,一方面又擔心他們娘兒倆在外頭再受了委屈。
蘇保柱今天下地了,所以中午肯定是要做飯的,只是做的也比較簡單,張桂花弄了點兒面疙瘩,再加上蘇錦玉挖的野菜,算是一頓飯了,另外只熱了一個窩頭,留給公公吃。
只是飯還沒做好呢,楊氏和蘇大郎便一前一后地回來了。
楊氏是坐了村子里的牛車回來的,比大郎快一步。
“阿娘,怎地這么早就回來了?”
張桂花臉上有著幾分擔憂,眼底卻還是透著幾分期許的。
只盼著是早早賣光了,而不是半天一個也賣不出去。
“是呀,回來的早,那鮮花餅賣的可是快。一百個呢,哈哈,我是真沒想到繡姐兒的手藝這么好!”
張桂花把竹簍缷下,后頭蘇大郎也到家了。
于是,飯也不做了,一大家子人,圍著桌子就開始數錢了。
等到蘇保柱回來,張桂花才意識到面疙瘩還沒拌呢,趕緊就往灶房跑。
好在,就是水熬下去的少了些,再續一些也就好了。
等到吃過午飯,又數了一遍。
“娘,總共有一塊碎銀子,還有一百零三文。”
“怎么會有碎銀子?”
“是正好遇到了一位小公子,嘗了一口說好吃,他一個人就買了一半多呢。”
“那要是這么說來,今天賣的快,也是趕巧了。畢竟這種客人,可不是每次都能遇到的。”
蘇錦繡說完,蘇大郎也是連連點頭,“繡兒,我琢磨著明天再做一百個,我拿到鎮上去賣,看看能賣出多少,連著賣幾天,估摸著就能知道做多少合適了。”
蘇保柱和楊氏一商量,也覺得可行。
第二天吃過早飯,蘇大郎就挑著擔子去了鎮子上。
他前腳走,后腳大屋那邊就來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