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修圍墻的事,三位里正還是一起去縣衙里上報了。
李縣令還特意讓王縣丞接見了他們。
聽到他們說這法子是幾位秀才老爺想出來的之后,便大加贊賞。
得知已經湊足了銀子和人手,王縣丞便只說他們都回去后叮囑自己村子的人,盡量不要外出了。
三位里正往回走的時候,就明顯看到了街上的流民多了一些。
看著他們有人縮在墻角,有人拄著根棍子滿大街的討飯,三人心里頭都不好受。
這年頭,先顧著自己吧!
蘇錦繡安排楊二去了一趟濟善堂,給那邊送了一些米面外加一些粗糧過去。
這會兒米面的價格已經往上漲了一倍了。
管事的過來接了東西,千恩萬謝的。
“多謝柳秀才了,有了這些,我們還能再撐上一個月。”
楊二心頭唏噓,這些糧食,如果是放在柳家,怕是連半個月都撐不住的。
可是濟善堂里這么多的孩子,竟然要撐一個月。
濟善堂是官辦的,不是私人所屬。
所以,這里大部分的開支和糧食的來源都是源自于朝廷。
而具體到了高縣,糧食自然就是要來自于高縣的糧庫了。
只是如今糧價開始攀升,李縣令一己之力,根本就壓不住。
因為不止是他們這里漲了,是整個江南的糧價都漲了。
雖然出事的只有三個縣,可是實際上土地被淹的,幾乎是每個縣都有。
而高縣,目前已經拉到確認的,就是有三個大鎮子的土地都要顆粒無收了。
這絕對是大事!
地里沒有產出,現有的糧食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自然就要價格上漲,價高者得了!
換言之,窮人,就只有餓死的命了!
李縣令也是為此而一直愁眉不展。
在他治下,這還是頭一次發生這么嚴重的事情。
“老爺,不如請縣里的那些名人才子們都過來坐坐,然后幫著出出主意?”
李夫人這話,倒是提醒了李縣令。
“夫人說的極是!我這就讓人去安排。”
按朝廷的規定,當地的舉人是有一定的參政權的。
所以,何舉人自然也在被邀之列。
而柳承恩原本是沒有這個資格的,可是山長和關先生都提議將他帶上,哪怕只是讓他在旁聽一聽,也是對他有好處的。
于是,縣衙里,一時間倒是熱鬧了起來。
柳承恩的想法,其實早在之前,就已經寫出來,并且經由關先生,上報到了江大人那里。
現在,不過就是過來長長見識,看看當地的官員和舉人老爺們是如何議事的。
柳承恩看到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話倒是不少,可是沒有一句是真地能對老百姓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