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災民的地點,是由柳承恩建議的。
高縣目前人口并不算多,離縣城約莫三十里的地方,還有大片的荒地。
把一部分人安置在這里,成立一個新村落,另外的一些災民,則是安置到了其它的地方。
當然,就算是安置,現在也只能是要由官府出面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
建了戶籍,而且能進入高縣的,都是確認不再回自己家鄉的百姓們。
其它的,還有打算要回去繼續生活的,則是仍然生活在了城外。
隨著時間的推移,災民的數量沒有再增加,這對于李縣令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不僅如此,李縣令也按柳承恩所說,旱田里果斷地將農作物都移除,然后重新再種了一茬。
番薯這種東西,現在種也不晚,正好等到十月十一月的時候,估計也就成熟了。
還有一些地方則是又重新補種了玉米高梁,只是能不能成,就要到時候再看了。
至于水田里,能將水放掉的,自然是先放掉,想辦法再種一茬稻米,若是不能放的,就只能再等等。
總之,李縣令吩咐下去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能讓百姓們的損失降到最低。
而且,如果地里真地還能再有一些收成的話,百姓們的生計得解決,那么糧價應該也就可以降一降了。
當然,因為有災民的涌入,所以縣城的治安,也成了李縣令關注的一個大問題。
特別是在某個小商販家里頭遭了賊之后,此事就更是引起了李縣令的注意。
何縣尉也因此而更加忙碌了。
至于柳老二聽說了縣城里有幾家鬧賊了,也是覺得應該加強戒備。
柳承恩干脆就把家里人都叫到一處,重新安排了晚上的值夜問題。
就連內院,也同樣讓幾個婦人分成了三撥,晚上要輪流巡邏了。
不僅如此,柳承恩幾乎是天天都要去庫房那邊看看,而且還下了嚴令,任何人都不得隨意出入,沒有他和夫人的命令,都只能待在家里。
“聽說昨兒一位少爺從酒樓里出來,手上拿著剛剛包好的烤雞,沒走幾步就被人給搶了。事后雖然抓住那幾個人了,可是難道就因為一只烤雞,把幾個災民給處置了嗎?”
“不是說災民都安置好了嗎?怎么還有?”
“縣衙那邊安置的是大批的災民,現在縣城里四處流躥的這些,都是三三兩兩混進來的。咱們縣城里還算是好的,聽說有的村子現在都有人進去搶糧了。”
“唉,事情若是不盡快解決,待兩三個月后,怕是搶糧的事情會發生地更多。”
“說的不錯,最近都小心一些,能不出門就盡量不要出門了。”
“知道了。”
蘇方村這邊因為早早地修了圍墻,所以一些災民到了這里見入村無望之后,就轉移到了其它地方。
還有的是一些女眷,她們就跪坐在村口,見到有人路過,就磕頭求人發善心。
當然,也有的人,已經打起了賣兒賣女的主意。
只是,兒子不好賣,女兒如果長地漂亮,倒是容易賣個大價錢出去。
這才災后一個月呀,就已經出現這種情況了,如果朝廷不能及時地安排,只怕后續這種慘劇只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