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這個柳承恩是真心想要報效朝廷的。
所以,事關民生,他什么都敢說。
皇上的眼神暗了暗,就是不知道,眼前這位膽子如何。
若是為了朝廷,為了天下蒼生,他是不是什么都敢做?
柳承恩見皇上未曾說話,便仗著膽子繼續。
“其二,除了荒地大部分有主外,開墾荒地后的各種賦稅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原因。百姓和土地是一個王朝生存的基礎,朝廷的收入主要是征稅得來的,而身在朝廷管制之下的百姓,就是逃脫不掉的‘納稅大戶’。”
“而在風調雨順、朝廷清明的情況下,百姓尚且負擔得了,但是一旦碰上奸臣貪臣的治下,百姓即便土地再多,也是根本承擔不了的,畢竟種植農作物本就靠老天爺賞飯吃的,更別說是開墾荒地了,缺肥少水的,收成更是少得可憐,所以即便是朝廷不去限制百姓自己開墾荒地,百姓也是不愿意開墾的。”
這個理由?
皇上一時竟是無語了。
他覺得自己仿佛是陷入了一個怪圈。
國庫并不充盈,自然就需要加征稅收,可稅收越高,百姓的日子就越難。
相應的,百姓的日子難了,這后頭的稅收也就更難完成,如此循環往復,好像是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差了。
可相反,若是減免稅收,那么國庫便會空虛。
國庫空了,那很多事情就沒有辦法做。
邊關的將士誰來養?
造福于百姓的水利誰來修?
地方的治安又有何人來維護?
所以,減免稅收,只有在國庫充盈的情況下才能實現。
可是想要國庫充盈,又只能加征稅收。
這豈不是一個怪圈?
柳承恩小心翼翼地抬頭,快速地瞄了皇上一眼之后,就知道他是聽進去了。
如此才好。
只要他聽進去了,那么,后面的很多事情就好辦了。
聽進去,又會為了此事發愁,足以說明這是一位心懷百姓的明君。
“你說原因有四,那另外兩個又是什么?”
“其三,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百畝荒田不如良田一畝。歷任君主為了更好地管理國家的土地,會選擇將全國大部分的土地都劃分給貴族鄉紳管理,然后由這些人按比例征收賦稅。
在鄉下,種地全靠人力、畜力,用于農田種植的藥、肥、水匱乏,良田基本為貴族士紳們所有,這些貴族士紳們再把土地租給底層的窮苦老百姓,也就是佃農。但是有些人根本負擔不起租金,所以他們靠給地主家打工賺取微薄的薪水。
老百姓開一百畝地或許還不如租種一畝良田,時日久了,自然也就不會再去試著開荒了。”
皇上看著桌面,不知在想些什么,唯有站在他身后的大總管德寶,可以說是聽得那叫一個膽戰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