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下蓋房子,其實還是很簡單,也很快的。
畢竟簡單嘛,主要就是突出一個實用。
而且,青磚、石板甚至是石灰等等,都是由官府出錢來備好了,這工程的進度自然也就快多了。
百姓們幫著建房子,除了能有一天兩頓的飽飯之外,還給自己家里頭省了糧食,這多劃算!
有的漢子們掰著手指頭開始算帳,自己在這里干了二十天,吃了二十天的飽飯,全是干的,比自己家里吃的都好,而且還能省下這么多的口糧,那今年過年的時候,家里頭是不是就富裕一些,可以割上二斤肉了?
還有的漢子則是更直接,琢磨著這房子蓋完了,是不是也把那塊兒的商鋪一塊蓋起來算了?
北安州一進入十一月,就徹底什么活都不能干了。
太冷了。
而且土也會變得很硬。
柳承恩為了能讓這房子趕上進度交工,而且還不能出豆腐渣工程,后來一連半個月,都是待在了平縣的。
主要還是不放心吶。
因為管飯,而且還是管飽這一項,所以前來應招做工的人,那可太多了。
好在,因為之前做了限制,年紀超過多少歲的人就不能來了,否則,怕是能把柳承恩給吃窮了。
有的人家里頭養著三個半大小子,一聽說官府還有這等好事,那能讓閑著?
家里頭的婦人直接把幾個男人都打發出去,一下子少了四口子,這得省多少口糧?
干活的高興,因為能在工地上吃干的,不是粗面饅頭加窩頭,就是粗米飯,而且三不五時地還能撈頓肉吃,這絕對是好差事!
留在家里頭的婦人更高興,天天盤算著今天省了多少口糧,這么多天下來,幾個大男人都能省出一石糧食來了。
總之,就是都高興。
房子在十月底的時候,已經全部完工,并且也都順利地試過,一切都沒有問題。
這會兒,北安州的夜里已經開始冷了。
至于這些房屋里所需要的一些秸稈,柳承恩則是拿了木炭來跟百姓們換。
那在老百姓眼里,大人就是個傻子。
那木炭多貴呀!
就這秸稈根本不值錢,除了能喂牛,還能干啥?
莫說是拿一車秸稈換一斤炭了,就是兩車秸稈他們也換。
那炭多頂用呀!
屋子里放個炭盆,可暖和著呢。
那秸稈不能在人住的屋子里燒,又臟而且還有煙。
就算是當做飯的柴禾燒,也實在是太不耐燒了,得一個勁兒地加柴呢。
柳承恩就是用這個法子,把七十二家的屋子底下給添滿了。
因為考慮到這里的冬天比京城要冷得多,所以這里房建的時候是直接把東偏房和正屋的東間連起來了。
這樣一來,有些事情就沒必要再出屋去干,實在是太冷了。
還有,北安州的規矩,房子都是坐北朝南的,而北面和東兩兩側的墻,柳承恩特意讓人盯著,是采用了雙層中空的法子建起來,這樣既能保暖,又能隔音。
柳承恩這里一切就緒之后,就開始安排人入住了。
首先被安排進來的,是從邊關退役下來的一些傷殘老兵,人數不多,柳承恩只是給出了二十戶的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