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的名字有了著落,接下來就該是女兒了。
“女兒就叫寶寶吧,女兒得嬌養,就是得寵著長大。”
“那也不能叫寶寶呀!”蘇錦繡生氣地瞪了他一眼,“阿爺沒說女兒這一輩應該從什么字?”
“咱們家又不是什么世族大家,普通的鄉下人,哪里有那么多的講究?好些個女娃一直到出嫁,連個大名都沒有呢,就按排序來叫三姐五姐的,咱們女兒的名字,怎么好聽就叫什么。”
蘇錦繡一撇嘴,這話聽著就不靠譜。
“叫柳愛蘇?”
蘇錦繡的臉莫名紅了一下,“不妥。這名字也太直白了。”
“直白才好呀,讓人們都知道我柳承恩愛妻寵妻這是好事兒,免得再有不長眼地想著塞人過來。”
“不妥。”
見蘇錦繡不肯松口,柳承恩眼珠子轉了轉,又道:“那就叫柳艾蘇,取那個艾草的艾字,如何?”
蘇錦繡還是覺得不妥,“還是太直白了,要不再換一個?”
很明顯,這一次蘇錦繡的態度沒有那么強硬了。
柳承恩笑著探過身去,毫無征兆地親了她一下,“不換了,就這個。”
兩個孩子的大名有了,柳承恩就寫信給了七郎,讓他再將另一封信轉交給族里。
而他自己則是又忙著去了良縣的那個莊子。
這莊子就是之前查抄的謝松家的一個農莊,田上千畝。
而柳承恩為了試試這地窯式采暖,便特意讓人弄出來了三百畝的暖棚。
這里面,并非所有的暖棚都是用的這種地窯式取暖,其中有好幾個,還是莊子上原本就有的,柳承恩只是讓人稍加改造了一些,如今這里頭種出來的瓜果蔬菜,倒是不錯。
考慮到了北安州現在糧食的緊張,所以,大部分的暖棚,都被他用來種苞米和黍子了。
原本想要種一些高粱的,可是那個東西長的高,而暖棚普通都建地比較矮,不合適,所以就只選了這兩種作物。
即便如此,這苞米的尖也快要挨著這暖棚的頂子了。
柳承恩根據北安州的實際情況,將這暖房建成了南北向的,并且還特意采用了兩個暖棚共用一道火墻的法子。
地窯式取暖的確是可以種植瓜果蔬菜,可是這種法子在他這個莊子上行得通,若是換成了普通百姓,怕是根本就不成。
這成本雖然低,可是危險性也有些高。
萬一有些鄰里使壞,那這暖棚里的東西就全都毀了。
所以,柳承恩還是覺得應該采取較為傳統的方法。
如此一來,這種兩個暖棚共用一道火墻的法子便應運而生。
暖棚在東西兩側開窗,同時在屋頂上也開了天窗,平時所有的窗子外面都是搭了幾層簾子,再上了木栓,防止大風刮開。
而等到晴天的時候,所有的簾子卷起來,如此,那暖棚內的植物便能得到日照,這樣培植出來的瓜果蔬菜,與先前在京城種植的一般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