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初露苗頭了,蘇錦繡自然就打起了這鹽引的主意。
哪怕是她按正常的價格在北安州售鹽,那也可以說是暴利了。
試想一下,一文錢的成本,哪怕是加上了人工和運輸,一斤鹽的成本也不會超過兩文錢,可是在北安州的正常市價卻是八文錢一斤。
可見其中的利潤之大!
若不是因為鹽引這東西太貴了,不知道多少人都爭著搶著想要拿銀子來換鹽引呢。
當然,光有銀子也不行,那還得需要關系呀。
而蘇錦繡現在放著這么好的關系不用,那才是真傻了。
當然,出面的是蘇孝,也就是說這鹽引表面上是跟蘇錦繡無關的。
蜀地的鹽業從鑿井、汲鹵、輸鹵到煎鹽,分工很細,工序繁難,工程費用和設備投資頗多。每開一井,一般需要一二年至四五年,最多的需十余年乃至數十年;鑿井投資,淺者也要投入千兩銀子以上,而深者則是要超萬兩白銀,甚至有費至三四萬兩而看不到成效的。
蘇錦繡目前沒有這么大的野心,她只是想著把鹽運來就好,最主要的是,這無論是鹽場還是井鹽都是由朝廷管制的,朝廷會派鹽官管制,不可能讓私人制鹽的。
這就是所謂的朝廷壟斷了。
鹽、鐵、銀這些東西被朝廷把控,國庫里才能充盈起來。
當然,蘇錦繡拿銀子換鹽引,柳承恩是最高興的。
因為他的府庫里頭終于又有銀子了。
今年的秋稅要該往上繳了,這是不能拖的,而且也是一文錢都不能少的。
繳了稅之后,他還能再拿出銀子來做于北安州百姓有益之事,他當然高興了。
倒不是說現在的北安州府衙有多窮,只是因為大部分的銀子都被他給賒欠給了百姓。
畢竟貸款這種事,錢莊沒見過,也沒聽說過,而且這么大筆的銀子,人家也不樂意提責呀。
所以,最終就成了老百姓欠著官府的銀子呢。
這話聽起來有些新奇,可卻是事實。
前前后后,手底下三個縣里頭累計過數千戶百姓搬了新家,真正有銀子搬進去的才有幾戶?
而且這房子從建造之初,就是打目標群定為了普通百姓,甚至是貧苦百姓的。
富戶誰會在意這么一套小宅院?
富戶們盯的都是一些新鎮子的商鋪,都想著以后錢生錢呢。
無論如何,蘇錦繡一下子給了上萬兩銀子,這絕對是幫了柳承恩的大忙了。
按他的想法,還能抓緊時間再建一批宅子呢。
如此一來,解決了近千人的吃飯問題,還能給沒有買到宅子的百姓們一點兒希望。
明年開始,府庫這邊應該就會輕松一些了。
因為按照柳承恩的規劃,明年他要實施的很多項目,基本上都不用自己掏錢了,相反,還能自己進不少銀子。
這就足以讓府庫充裕起來了。
到時候,也能讓蘇錦繡不再這么累,總是時時處處地為他著想了。
自從他到北安州任職之后,不僅自己忙,便是妻子也跟著忙得昏天黑地的,而且還要照顧著家里頭的幾個孩子,一想到這些,柳承恩就覺得自己對不住她。
甜言蜜語說多了都沒用,一切還得看實際行動。
等到這次的藥材采購也都結束了,一定好好地陪著蘇錦繡出去放松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