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建造方式更適合如今的興江鎮。
因為這里太窮了。
若是都是一水兒的鋪面,能租得起買得起的才有幾人?
可若是露面經營,這又實在是過于寒酸,最主要的是,還容易損壞東西,且又不安全不方便互市監管理。
如此這般,不管是租金還是稅務,那就都好辦了。
“互市坊共有四個門,這四個門咱們白天全部都打開,方便來往的客商和附近的百姓們交易,而到了晚上,這兩處門便直接鐍鑰,頓對于另外兩處,因為一個是通往了興江鎮方向的,一個是通往附近村子的,是否鐍鑰,咱們到時候再看。”
汪市監頻頻點頭,剛剛柳知州提到的兩處需要落鎖的大門,一處是沖著邊關的,一處則是面向荒涼,其實壓根兒就沒有開門的必要。
只是與這位柳知州共事一月后,總覺得這位知州大人胸中自有乾坤,此處留門,定然也有他的道理。
他當然不知道,這處大門日后面對的,將會是一條怎樣繁華的街道。
半個月前,蘇錦繡也帶著孩子們都到了興江鎮。
之前柳承恩傳信回去要將青川和蘇幕過來,蘇錦繡也動了心思,便帶著他們都過來了。
倒是蘇錦玉被她留在府里,偶爾還能陪著方氏說說話。
柳七郎夫婦倆也來過一次,只是這里過于貧困,而且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所以當晚送他們去了平縣的縣城里住了一夜,次日便返回北安州了。
馬車上,柳七郎腦子里還是自己看到的那些窮苦的百姓們,看到那些低矮的泥草房,更覺得兄長的不易。
柳七郎一路上再看到了那些新建的村鎮后,又覺得兄長是一個有大智慧大能耐之人,來北安州任職不足三年,便能有如此建樹,他遠不及兄長。
關疏影一路上也增長了見聞,得知了這些百姓們是如何以低廉的價格入住到了新居,又是如何分期買房,能拿到地契和房契的。
“我原以為大哥是出口成章,腹有錦華之才,萬沒想到,這等民生之事,他竟能做得如此出彩,古往今來,妾身還是頭一次聽說這房屋由官府修建,百姓分期付款入住的。”
柳七郎也是開了眼,先前只是略有耳聞,如今自己親眼看到了,又親身體會到了,自然是大不相同。
掀了簾子,入目正是一排排整齊的屋舍,偶爾還有幾戶人間已起了炊煙,柳七郎更是感慨萬千。
“我自幼便知道兄長是一個極有天賦之人,不然,當初族長阿爺和二叔公也不會拼盡了全力要送兄長讀書進學,后來兄長中了探花,我以為兄長的才華終于得到了認可,也可光耀門楣了,卻不知,如今兄長的所做所為,才是真正地讓我們柳氏族人增光之事。”
關疏影笑了,“是呀,先前父親便總說大哥是一個心懷百姓,能真正地設身處地愿意為百姓謀福利的才子,當初我還覺得父親過于夸大了,不過是給族人建了學堂,又給族里置辦了產業,怎么就能證明他能愿意為民請命呢?如今再看,卻是我眼界狹隘了。”
柳七郎抿唇一笑,輕輕握了她的手,許諾道:“娘子放心,我將來定會好好讀書,日后為官,也必一心為民生為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