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疏影將這一路上的見聞都寫進了給父親的家書中。
而關先生收到信時,互市坊一期的長亭都已修建好,店鋪也都修建過半了。
關先生看著女兒的來信,滿面含笑,頻頻點頭。
關夫人等地有些急了,左顧右盼,也不見他將信給自己,不免抱怨道:“女兒的家書,你看地倒是慢,我瞧著都閱了兩遍了,怎地還不愿意拿來我瞧?”
關先生一怔,隨后大笑,“給給給!你也好好看看吧。讓七郎隨平安去北安州,實在是再好不過。這能讓七郎更好地體會到百姓之苦,也能讓他知道身為一方父母官,當如何盡心為朝廷排憂,為百姓解難。”
平安這個字是關先生親自為柳承恩取的,當初柳承恩屢屢出事,關先生一時情急,也只是為了能先保他平安無虞,哪知道,后來柳承恩竟然真地應下了這個字。
如今想來,還覺得這個字取地過于隨意了。
“喲,想不到這夫妻倆在北安州竟然做了這么多的事兒,先前咱們知道的那些,當真是不過十之一二了。”
關先生極為高興,“可不是嘛,我早就說過這個柳承恩是能成大器的,他心中有百姓,自己又是苦出身,最是知道百姓之不易。當初他中了舉人,便愿意出銀子為族人辦學堂,便能看出此人之品性。而他的妻子有生財之道,偏又不是一個吝嗇的,每每積攢下了一些財富,都會想著回報給族人或者是親朋。有這樣的賢妻在側,柳承恩在官途上必然不會走彎路。”
“娶妻娶賢,這自是有道理的。我原以為咱們女兒便已是教導地極好了,有才華,德行好,沒想到這四郎娘子更是出挑。”
關先生點頭贊同,“是呀,當初只是對對子,便能讓咱們影兒佩服之人,才學上自是不差的。而且我是看過這蘇氏的字的,寫地還算是絹秀,雖不及咱們女兒自幼練字出來的成果,可是比之普通的高門女,也是絲毫不弱的。”
“你說的是。這輩子有柳承恩這么一個學生,便足以你炫耀后半輩子了!”
關先生聞言哈哈大笑。
“夫人倒是說到我的心坎里了!我自出門愿意授課以來,學生多如牛毛,可是真正收入門下的,也不過數十人。如今大都已出仕為官,可是真正能讓我覺得驕傲有臉面的,便只有這個柳承恩了。”
關夫人揶揄道:“這么說,其它的學生都不配你提一提了?”
關先生擺手,“這倒不是。只是與柳承恩相比,他們都過于庸碌了。承恩不僅有才學,而且為人還聰慧,也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什么地方。最重要的是,他能審時度勢,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該對什么人盡忠。”
這話關夫人倒是不解了。
但凡是入朝為官的,不都是為皇上盡忠嗎?
再說如今皇上正值春秋鼎盛,皇子們尚且年幼,不為皇上盡忠,還能如何?
關先生知道再多說,夫人未必能參透,便笑笑不語了。
當初柳承恩高中探花的時候,關先生還一直有所擔心。
就怕這京城的富貴花迷了眼,更怕被那些權勢所惑,走上了歧途。
如今看來,這柳承恩倒是一個主意正的。
也是巧了,就是靠著他的這份兒主意正,不結黨不攀交權貴,反倒是讓皇上對他格外看重了。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他自己的確有真本事。
就憑著他做的這一件件的實事兒,皇上也不可能看不到他。
如今,七郎被他帶到身邊,言傳身教,將來七郎高中,必然也是一位盡心為民的好官。
如此,他的女兒也算是沒有選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