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以為呢?”
李幕再聰明,也只是一個小孩子,斟酌片刻后才道:“回先生,學生以為這奸詐狡猾并非是僅限于商戶的,就算是農田里的農人中,也不乏此類人,而官場上,只怕就更多了。”
柳承恩輕笑:“你這話若是被皇上聽到了,怕是要少不得一番責罰了。”
李幕的臉色微紅,眼神閃了閃,“還請先生教我。”
“前朝的末代幾位帝王想要發展農業,原本是無錯的。畢竟我泱泱大國,農業生產是國家的根本,百姓們若是不能吃飽飯,那一切都是空口而談。”
“其實,重農抑商,并非僅僅是前朝的幾代帝王的做法,自秦國商鞅變法時首倡‘重農抑商’政策,把人分為四個等級也就是所謂的士、農、工、商‘四民’中,士最貴,農次之,工商又次之,這種思想被歷朝歷代所沿用,歷代王朝尤其是新建立的王朝都十分強調農業的重要性,強調農為本,在歷任君主甚至是臣子以及百姓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此后幾乎是所有的帝王或者是分封的親王等都繼承了重農抑商的政策,目的是保護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以確保服役征派和地租征收,鞏固他們自己的統治。
一句話,其實就是將這些百姓們都拴在了土地上,一群每天只想著如何吃飽飯的人,自然不可能再有旁的心思了。”
李幕的眼神動了動,“先生,您是說,成百上千年來,重農抑商只是為了和平,壓制那些百姓心頭的**?”
柳承恩笑了笑,一臉贊賞道:“小殿下的反應很敏銳。這話不假,卻也并非是全部的緣由。說句不中聽的話,還是因為咱們的土地產量太低,一畝地才能收多少麥子?就算是有了高產的苞米類的農作物,可是仍然不能解決百姓吃飽飯的問題,所以,發展農業本身,沒有錯。”
柳承恩沒有說的是,歷朝歷代采取這種措施,歸根到底是因為其經濟基礎決定的。封建國家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這種經濟的主要部門是農業。農業是這個時代決定性的生產部門,農業生產的狀況直接關系到國家的興衰存亡。
而大興朝開國之后,便一直在努力地提高商人的地位。
首先,允許商戶人家的子嗣參與科考,這就已經是一個極其大膽的動作了。
自太祖開始,大興朝便一直想要做到農、商雙發展,可是卻忽略了,這里頭還有最重要的一環,那便是工!
也因此,大興朝這些年的商業發展其實并不算是很迅速,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中間少了一環。
若僅僅只是一些農產品南北調換,那實在是有些浪費了。
李幕聰慧,很快便明白了先生的意思。
“我懂了,農業是立國之根本。正所謂民以食為天,無論到了多會兒,民生方面吃是第一位的。我們大興的糧食是否充裕,是關系到全國各地是否穩定的大事。所以說,重農本無錯,關鍵是否應該抑商?”
柳承恩見他一點即透,很是欣慰。
“你說的沒錯。你再說說看,商戶們當真都是無奸不商的存在嗎?”
李幕自然而然地便想到了自己曾接觸過的一些商戶,北安州的許家、白家,還有蘇家阿伯以及蘇孝等人。
貌似,他們都曾在北安州的百姓有難之時,伸出了援手,且不計較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