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柳承恩又去了學堂,在那里聽了一會兒先生講學,隨后又由他親自給學生們講了一課。
今天學堂里的人特別多,可以說是連個站腳的地方都沒了。
畢竟,能聽到了探花郎的親自授課,著實不易。
柳承恩也不是心血來潮,是早就計劃好的。
也因此學堂這里事先收到了消息,所以今天過來的人才會特別多。
甚至,還有很多人是特意從縣學里請假過來的。
“先前我在江寧府正好聽到了一場學子們的辯論,覺得甚是有趣。那今日咱們不妨就這個話題來辯一辯。”
柳承恩說完,面上微微笑著掃視了一眼眾人。
年紀最小的,也不過是六歲稚童,年紀大一些的,應該也是早已做了父親的。
“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今日,咱們就且說說這無為而治。不知道幾位學子們有何見解?”
無為而治一直都是頗受爭議的。
況且,如今大興朝主要是尊儒家學派,怎么會突然提及了道家學術?
“大人,學生以為……”
很快,一些年長的學子們就開始各抒己見了。
這其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在用一種批判、否定的態度來貶低無為而治的。
事實上,應該也是代表了大多數學子的一個態度。
柳承恩邊聽邊點頭,時不時地又會露出一抹深思的神色。
聽著學子們討論了一刻鐘的功夫,柳承恩覺得也差不多了。
“其實,在談無為而治之前,咱們應該得先通讀了這《道德經》,正所謂知而明,《道德經》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無為的,但‘道’有規律,以規律約束宇宙間萬事萬物運行,萬事萬物均遵循規律。引申到治國,無為而治即是以制度治國,以制度約束臣民的行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也便是法治了。”
眾人聽得一臉驚詫,還有人則是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似乎是有所受益。
“從治國理政的角度來說,所謂無為而治,就是通過無為而達到天下大治。
什么是無為?從字面上看,無為似乎是無所作為、消極無為的意思,其實這是望文生義。老子所說的無為,絕不是什么也不做。
‘無為’并非是無所作為,而是以無為而有為。”
人群中,又是一番熱議。
此時更多的,卻是一種被開悟的感覺。
三寶此時站了出來,“大人,聽您剛剛一席話,學生茅塞頓開,依您之見,這無為而治其實反而是要讓我們遵循著一定的規則來行事,若是違反了這個規則,便將受到懲罰?”
柳承恩點點頭,臉上的笑意很明顯。
這個三寶,倒是個有天賦的。
“無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過多地干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作為。因為不違背自然界的規律,遵循事實上存在的規律而為,所以無所不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這世間所存在的規律。”
外面圍觀的一些老者們則是根本聽不明白。
原本就不識字,也只是過來湊個熱鬧而已。
倒是學堂里面的學子們聽得有些熱血沸騰。